+ Ciao! Italy!! Day 5 -- 西班牙廣場、希臘咖啡館、威尼斯大運河 +

時間飛快的過去,一轉眼已經羅馬的最後一天,過了今天下午,我們將離開永恆之城,前往水都威尼斯

但在離開前,基於女人敗家的天性,有一個地方一定要去,那就是 -- 西班牙廣場 ^^

=======================================

進入羅馬已經是第五天,我們的 Roma Pass 也早就過期了,所以一早四個人進行退房,把行李寄在櫃台後

就搭乘地鐵往西班牙廣場站 (別再叫我們騎腳踏車了,腿還在痠 Orz................)

今天是羅馬的星期一,在地鐵上我們看到好多應該是要趕去上班的上班族,有些提著牛皮公事包

穿著合身而且閃閃發光的西裝,再搭上一張拉丁氣息的臉,簡直就是超級大帥哥呀~~這樣要人怎麼工作

1
2
3
4
5
6
一路轟轟轟的到了西班牙廣場站,出口是廣場旁邊的一條小巷子,繼續往前就豁然開朗,聞名全球的西班牙廣場就在我們面前

今天依然是個好天氣,廣場上的遊客也不少,而米米的眼睛早就亮了起來 @@

哇~~~有賣古典花茶的店,有百年咖啡廳,更重要的是,還有 LV、Gucci、Armani 等等名牌店全都開門啦~

(我都快昏了,這麼多名牌店是要怎樣,榨乾所有遊客的皮包嗎)

由於捨捨與阿牛是拍照為主,血拼看情況 (其實我也是),所以我們就在廣場先約好

由我跟米米去血拼 (我是拍照組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就這樣四人小組暫時分開,而我則趁著還沒開始血拼以前,趕快幫西班牙臺階照幾張 @@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12/4846430753_41ff9dc09e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04/4846452599_bca032d94a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50/4846460901_71460ff476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12/4846444915_2ddd95f806_b.jpg)

西班牙台階 Scalinata della Trinita dei Monti (Spanish Steps) 據說是歐洲現存最長也最寬的台階

他連接著兩個羅馬的重要地標,往上是天主聖三一教堂 The Church of Trinita dei Monti,往下是西班牙廣場 Piazza di Spagna

西班牙台階總長138階,當初是由法國大使 Etienne Gueffier 於西元1723-1725年間建造,連接西班牙大使館與教廷

現在的功用則作為舉辦慶典或活動之用,必須要注意的是,政府立法禁止人們坐在台階上吃東西 (尤其是正餐)

但台階上總是坐滿了歇歇腿的遊客 ^^

西班牙廣場上有一個噴泉,名稱叫破船噴泉 Fontana della Barcaccia (Fountain of the Old Boat)

破船噴泉建造於西元1627-1629年,相傳是由 Pietro Bernini 建造,而 Pietro Bernini 不是別人

他正是我們這幾天一再提及的偉大建築師與雕刻家 -- Gian Lorenzo Bernini 貝尼尼的父親 @@

如今破船噴泉仍在,也一直提供沁涼的泉水,供遊客消暑與合照,讓人一看照片就知道這是羅馬西班牙廣場 ^^

而西班牙廣場連接台階的右方第一棟建築物,則是英國詩人 John Keats 死前最後的居所,現在則變成博物館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30/4848177124_5c957ec25c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04/4847654567_b4494e72b9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88/4848284774_df0b7bb592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50/4848289992_c36b375428_b.jpg)

話說等到我覺得拍這樣差不多了,還是趕快跟米米去血拼吧的時候,回頭一看,米米已經不見了 @@|||

該不會已經衝去逛街了吧!有沒有那麼急阿~~~~~~~~~~~~~~~~~~~~

捨牛二人組也早就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了,整個西班牙廣場居然只剩我 Orz.......

我在附近找了找,又走上台階去,又在破船噴泉附近繞了一圈,完全沒有看到米米

正當我在想要怎麼辦,是不是拿起電話撥貴森森的漫遊時,突然有一個戴著鴨舌帽穿著運動裝的年輕男子跑來跟我說話

一開始這個男生非常有禮貌,臉上也堆滿笑容,他就問我說,我看起來像東方人呀是從哪裡來的呢該不會是上海吧

我也很有禮貌的回答他 (反正一時也找不到米米,當作打發時間,練習練習英文也沒差)

我不是從上海來的,我是從台灣,第一次來到羅馬這樣

他就說,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我就說啦,今天是第五天啦,前幾天我們去過哪些哪些地方,今天我們要前往威尼斯了,我跟我女朋友一起來

不過我女朋友好像看到這裡這麼多名牌店,她就不見蹤影了 XDDD

他就說,哈~~~~女人就是這樣,我看你人也很好,不知道可否交個朋友呀~~ (此時他就拿出一條彩色繩子想要綁在我的手上)

我OS:當我來羅馬前沒做功課就對了 = =+,沒錯,這就是西班牙廣場著名的強迫推銷幸運繩

一開始對方會先跟你混熟,然後他就會拿出一條手工編織的彩色繩子,告訴你這是要交個朋友,綁在你手上

這時!如果你沒有馬上拒絕,而讓他綁成功的話,下一步他就是要跟你收 5-10 歐的幸運繩費用,到時想不給都不行囉~~~

所以呢,我馬上把手收回來,並且告訴他,NO~NO~我不需要這個~~~~ (一面還是陪笑臉)

沒想到這傢伙馬上從笑容滿面變成一臉大便,還企圖跟我說,只是交個朋友而已嘛 (最好是)

於是我再一次拒絕後,他居然就悻悻然的轉身就走,跟剛剛的態度完全天差地別 XDDD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50/4848296538_5991ac5057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47/4847586561_41b02150fd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25/4848215100_1d55f9d360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87/4847690017_fa6c0b5d60_b.jpg)

跟義大利詐騙集團交手結束後,我也順利在破船噴泉附近一家包包店找到米米

看她看包包開心的樣子,完全不知道我剛剛在外面跟義大利詐騙集團交鋒的驚嚇過程 XDDD

不過總之,我們就要開始今天的血拼行程,因為不只廣場周邊,西班牙台階正前方的康多堤大道 v. dei Condotti 可是名牌林立呀 @@

所以呢,我大概就識相的把相機收起來,準備陪米米ㄧ間間好好逛

不過結果出乎意料的,到最後也只在 furla 買了一個小包包,其他都只是進去隨便看看而已,應該是因為我們還有米蘭,不急著現在買吧

隨便逛了逛後,我們就尋找退稅的地點,事先在市區先辦理退稅,ㄧ方面可以領到現金繼續花,另ㄧ方面回台灣時也不用在機場排隊

不過退稅的地點可能是不想讓觀光客知道還是怎樣,隱藏在一個古老的建築裡面,連外面的抗棒都做的很小一個

我們繞了老半天,還走過頭,義大利的街道名字也是亂七八糟,正當快要放棄準備去希臘咖啡館喝杯咖啡走人時,才終於找到退稅點

退稅的方式很簡單,將退稅單交給承辦人員,再附上一張信用卡,承辦人員就會記下信用卡資料,先退現金給你

如果你在機場海關沒有把退稅信封寄回去,他們就會從你的信用卡追回退稅的錢

後來當我們離開義大利時,順利的在機場寄回退稅文件,完成了退稅囉~~~~~~~~~~~~~

在離開西班牙廣場前,我們最後停留的點是擁有兩百多年歷史 (since 1760) 的古老咖啡廳 -- 希臘咖啡館 Antico Caffe Greco

她位於康多堤大道86號,其實就在西班牙廣場進入康多堤大道不遠處的右手邊 (背對西班牙廣場)

在義大利,恐怕只有威尼斯的花神咖啡館 Caffe Florian 比希臘咖啡館還要老 (since 1720)

這麼老的一個咖啡館,當然各個時代的文人墨客、音樂家、藝術家、甚至政治家都曾來到這裡喝杯咖啡,可以說見證羅馬近代的歷史

不過雖然是一個這麼老的咖啡館,官方網站倒是做的挺有樣子的,大家有興趣可以 google 看看囉

我們一進到咖啡館裡,就迅速的搶到兩個兩人位子,馬上坐下來,咖啡館裡面的位子大多是兩人ㄧ桌,幾乎都是靠著牆坐

而他本來規模就不大,中間的走道就留給穿著筆挺黑色西裝的服務人員穿梭其中,為每個旅客奉上ㄧ杯熱咖啡跟特製的巧克力

ㄧ般來說因為義大利人很喜歡喝 espresso 這種小小杯很苦的咖啡,而且通常是ㄧ飲而盡,有點苦所以需要一塊巧克力緩和ㄧ下

至於我們常喝的美式咖啡,例如星巴克等等,在義大利人的眼裡根本就不算是好的咖啡

義大利人甚至嘲笑那麼一大杯的美式咖啡,"那麼多水,都可以煮pasta了吧" ,可見得義大利人排斥美式飲食的個性

從麥當勞到星巴克都非常明顯 XDDD

整個希臘咖啡館給人的感覺就是悠閒,或者可稱的上是忙裡偷閒,在這個四周掛滿畫的小小空間

你可以看到畫家就這麼拿出他的畫筆擺在桌上,攤開畫紙開始作畫,就在咖啡館裡面,另外也有ㄧ本書配咖啡的人

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也多的是ㄧ台 notebook 配咖啡的人囉,不過這都不影響咖啡館裡面的氣氛

來到這裡就是悠閒的聊天到忘記時間,唯一很趕的人就是忙不過來的服務人員吧 : )

我們點了冰咖啡、熱拿鐵、熱 espresso 等等,每ㄧ杯都很順,在這樣的環境裡,特別的有他的味道

享受完在羅馬的最後一杯咖啡後,我們真的要出發離開永恆之城了,臨走前再留下西班牙廣場的最後ㄧ張照片

人潮依舊來來往往,而我們即將回到飯店取行李,接著搭乘 Leonardo Express 回到機場,再乘坐小飛機直接飛往傳說中的水都 -- 威尼斯

順帶ㄧ提,在義大利國境內,其實有很多種方式可以來往各大城市,可以坐歐陸的小飛機,可以坐歐洲之星 Eurostar

通常旅行團比較採後者,因為有噱頭,畢竟很多人想坐坐看歐洲之星列車

不過根據我們的研究,在歐陸搭乘小飛機來往大城市間,跟搭乘歐洲之星所花的時間大概差不多

歐洲之星在途期間比較久,畢竟還是飛機比較快,但飛機還有事先 check in 的時間也要計算進去,所以整個算起來是差不多的

但問題在於,歐陸小飛機如果研究徹底,事先訂位而且確定你的行李數量,預先上網加購行李,一整個會比歐洲之星便宜許多

而且十分方便,因為歐陸的小飛機公司非常多,所以後來我們全程捨棄了歐洲之星,而改搭 Easyjet 的小飛機前往威尼斯

在機場的 check in 也非常簡單,網路先訂票後,列印網路機票帶到當地,check in 時出示網路機票就可以囉

上飛機則隨便坐,因為歐陸小飛機是不劃位的,但ㄧ定會有位子,出發及到達時間也算準時,是在歐陸交通的好選擇 ^^

經過大概一個小時的飛行,我們很迅速的從義大利中部的羅馬,到達北義的第一站 -- 威尼斯

由於都是在義大利境內移動,因此通關十分快速,我們甚至誤闖歐盟居民通關區,居然也沒人理我們 XDDD

從威尼斯的 Marco Polo 機場要到公共汽船站 P. le ROMA,中間需要靠接駁巴士,印象中好像是2-3歐一人吧

我們緩緩欣賞從機場到公共汽船站這段路的風景,因為這段路我們此行沒有機會再回來,幾天後我們將搭乘火車往米蘭

從機場到 P.le ROMA 的風景有那麼一點北海道的感覺,低矮僅有一兩層的房子,馬路都很大條,給人開闊的感覺

其實一直到第八天我們到波蘭,才也發現波蘭某些部分的建築也長的像這樣

約莫過了20分鐘左右吧,機場接駁巴士把我們放在 Piazzale Roma 羅馬廣場,羅馬廣場附近的碼頭可以說是威尼斯潟湖區的門戶

這裡有公共汽船的停靠站,有巴士或計程車前往機場,但是並沒有巴士或計程車開往大運河區喔,因為威尼斯的交通工具是 -- 公共汽船 ^^

而上面的幾張照片,就是威尼斯公共汽船的班表與停靠站的說明,包含了威尼斯的幾個離島例如 Rido、Burano、Murano 等等

到這裡就是船與船夫的天下了,甚至連腳踏車大概也別想在威尼斯通行,因為光一大堆橋就扛死你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威尼斯的大運河呈現倒S型,是威尼斯交通的樞紐,平日運河上的船隻可是來來往往,船與船的間距有時候甚至跟在台北開車差不多 @@

我們在 P.le ROMA 的停靠站買了可使用三天的船票,三天內可以無限期使用,若我記的沒錯,這三天是以天來算,而非以72小時計算喔

買了票之後,基本上威尼斯的公共汽船我們就可以無限次搭乘了,於是四個人扛著行李箱,看好離旅館最近的停靠站,準備先去 check in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07/4848189014_0f8fa6c784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92/4848227140_a62e4be13e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87/4848464982_9eaef1f221_b.jpg)

威尼斯的公共汽船大概可以分為甲板與船艙區,船艙區有座位,估計大概每艘有40-50個位子吧,甲板則是常常站滿了人

而且很容易就可以站在帥氣的船長或船員旁邊 XDDD

是真的很帥,布來德彼特帥嘛,湯姆克魯斯帥嘛,這裡的船長船員大概就都是這種程度

當我們坐下來打算欣賞風景時,可怕的事情發生了,船員居然把標示船航行的方向的看板,轉了一百八十度 @@

這表示........船員剛剛忘記把看板轉過來,所以我們實際上是上錯船了,來到威尼斯的第一艘船,就上錯船 Orz...........

因此,原本我們預計我們會走大運河,但實際上我們走的是威尼斯南邊的沿岸,也就是上面地圖的下方 Giudecca 那條.............

當下只能想說算了,反正慢慢坐,這艘船也是會到聖馬可廣場,頂多就是多扛幾次行李 T___________T

這個教訓告訴我們,在威尼斯即使你已經確認船隻沒錯,但事實上它還是有可能是錯的,因為船員會忘記調整看板的方向ㄚ阿阿阿阿阿阿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46/4848231884_1c6357c9d7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33/4847852301_80679e177b_b.jpg)

坐在船艙裡,我們被這個獨一無二的城市完全吸引,其實現在的時間已經是接近晚上八點,天空仍然帶有淺淺的藍

溫暖的斜射陽光照在威尼斯的建築上,不曉得這艘船上有多少人跟我們一樣第一次造訪這個地方

船上的其他遊客、情侶無一不是眺望著這座城市,我相信即使是來第二次、第三次,我仍然會是這樣的表情 -- 這個城市怎麼這麼美 ^^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84/4847572797_ed0818e31d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12/4847580573_31f7bc63eb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42/4848812745_9ac204d4b0_b.jpg)

這些照片都是我們坐在船上,用小黑六拍下來的,來到威尼斯如果沒帶長焦段,那在船上只有乾瞪眼的份吧

威尼斯是義大利威尼托區的首府,又被稱為亞得里亞海的女王、水之都、面具之城、橋之城、漂浮之都、運河之城及光之城等等

她曾經是威尼斯共和國的中心,當時威尼斯還是一個獨立的國家,13-17世紀間威尼斯是一個重要的商業與藝術重鎮

在威尼斯勢力與財富最巔峰的時期,這裡有36,000名水手駕駛著約3,300艘船主宰歐洲的商業活動

後來才因為其他航線的開拓,讓威尼斯漸漸失去其商業樞紐的光環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82/4849438960_5769453ed0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02/4849445446_95312af969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19/4849456522_df40ac55c9_b.jpg)

威尼斯是歐洲最大的無汽車區,因為她滿滿的全是水道 ^^

威尼斯大約由118座群島與150個水道組成,連結各個群島的橋樑大概有400多座

運河與水道取代了我們熟悉的陸上交通,在這裡主要的交通模式是步行與水路,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戶人家停的不是一台車

而是一艘快艇,每一座橋樑其實都有標示它的高度,較小的水道也有標示僅容貢多拉通行等等

我猜想威尼斯應該胖子不多吧,因為我們到這裡的三天幾乎都在走路與爬上爬下 ^^

這是一個絕對適合慢慢走、慢慢看、不疾不徐欣賞的地方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08/4848237752_c66e9c057a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81/4849463802_337b5378c1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41/4848847501_c86a5c25cf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40/4848857385_fdfab3eeb9_b.jpg)

坐著坐著,我們也慢慢接近聖馬可廣場了,七八點通常是義大利人用晚餐的時間,所以岸邊的餐廳滿滿的都是人群

只不過在羅馬,我們是坐在廣場邊的餐廳或咖啡廳用餐,而在威尼斯,除了廣場旁邊外還有另一種選擇 -- 運河邊或甚至海邊 ^^

這是一個跟水如此密切的城市,所以除了鴿子先生以外,跟蘿馬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威尼斯海鷗也非常多 XDDD

傍晚的風有一點涼,能夠在這麼美的建築下,看著海享用一頓晚餐,無疑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呀~~~~~

看到了嗎?在威尼斯,一個教堂的門口居然面對的就是海,難道人們都搭船來上教堂 @@

我想當然不至於啦,應該還是有非常多人是走過來的,不過也不能排除有人開著家用快艇來上教堂呢!

穿梭在狹窄的巷弄裡則是來到威尼斯另一個絕對必須享受的樂趣,如果沒有威尼斯旅遊局的官方地圖,我想再有方向感的人都會迷路吧

幸好我們在威尼斯完全不趕時間,有整整三天的時間讓我們慢慢享受這個地方,所以我們到現在仍然可以很自豪的說

不論是從旅館到聖馬可廣場,或者到里亞托橋,我們這幾天都來來回回好幾遍,不看地圖也知道路喔 ^^

我們在聖馬可廣場附近下船後,一路拖著行李往旅館去,但因為還沒有去買地圖,所以其實我們繞了好一會兒路

威尼斯是一個絕對適合散步的城市,但是拖著十五公斤重的行李散步就絕對不是了 @@

剛剛提到威尼斯有約400多座橋,而現在要再說明的是,大多數的橋只有樓梯,沒有行李可以走的斜坡

這讓我們四個人吃足了苦頭,而我一個人要提我自己跟米米兩個人的大行李箱,更是重到眼淚快掉下來 T_T

好不容易四個人都完成 check in ,東西一丟是該準備吃飯去啦~~

來到威尼斯的第一餐,我們選擇的是 VINO VINO ,這家在威尼斯算是有名 (lonely planet 有推薦的就是優啦!)

適逢世界盃足球賽季,這家餐廳也有即時轉播球賽,不過今晚沒有 ^^

威尼斯不愧是全義大利消費最貴的地方,在這裡如果想要吃ㄧ份像樣點的正餐,價格起碼是羅馬的150%

也就是一餐 (而且還是單點,不是那種有前菜有湯有兩道主菜的套餐) 大概都要到接近20歐

不過自由行出門在外也只有省著點囉,跟團就可以吃到套餐,這就是跟團的好處了 (大概也是唯一的好處了XDDD)

就這樣,晚上九點多,四個人一起在小小的餐廳裡享受美食,開一瓶紅酒討論明天的行程

後來也還有其他客人也進來用餐呢 ^^

緩慢的用完晚餐後,我們也大致決定了明天的行程,原本明天預計前往 Burano 島

但因為捨捨跟阿牛想清晨起來拍色溫,因此我們決定把 Burano 移到後天,明天就在威尼斯本島散步

回旅館的路上店家早已休息,但櫥窗燈光依舊開著,每一家店都充滿各自的特色,光是櫥窗就已經讓我們看的目不暇給

在這麼具有古老氣息的地方,也難怪此行我們對啥LV、Prada一點興趣也沒有了,這些才是威尼斯真正值得逛的地方呀 >//////////////<

踏著夜晚的橋,聆聽河道傳來陣陣水聲,我們回到旅館 ALBERGO BEL SITO 休息,迎接明天的日出 ^^

======================================

明天我們將體驗聖馬可廣場清晨絕美的色溫,深入里亞托橋附近的傳統市集

品嚐威尼斯最有名的燉飯,再在太陽西下的時候乘坐貢多拉欣賞威尼斯不一樣的夜景^^

+ Hong Kong 底片輯 +

從電車車窗看出去的香港,時光流逝.......

======================================

距離上次踏進香港過了整整十個月,我們再次回到這個地狹人稠的地方

不變的是美食,是早晨的市場,是茶餐廳不怎麼禮貌的對答,是這個高樓林立的地方隱藏著多少每天為了生活而忙碌的人們

變的是全程改拍底片,變的是在香港與好友相遇,變的是我們不再趕場,緩慢的步調欣賞著這個地方

香港多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我們看起來倒還跟香港人有幾分相似

乘坐禮拜四晚上的飛機,機上座位沒有全滿,看起來也有大半是要在香港轉機的,這裡也算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門戶

第一天,我們一早就約了跟綺雯 (名字是這樣寫嗎 XDDD) 碰面,她帶我們去吃很有名的牛奶公司當早餐 ^^

謝謝綺雯這麼早爬起來當我們的導遊,平常她應該是睡到中午的那種 XDDD

簡單的鮮奶油多士、油不拉機的荷包蛋、奶茶,歡迎來到香港

吃完早餐後,我們在九龍半島佐敦站附近閒晃,先去了廖媽記想買豆腐乳

但不巧的因為10/1國慶日放假沒開,只有幾桶豆腐放在路邊

我們一路往旺角的方向走,應該是還太早了,又是假日,路上的行人稀稀落落,連綺雯都說她不認識這樣的香港

她經過這些地方時,都是人潮最洶湧的時間呀,現在就只有滿地神明在歡迎我們了

我記得我上次來也有拍電影海報,上次拍的好像是福爾摩斯,而這次我們不只拍了海報,當晚我們還買票進場看精武風雲

跟一群港仔看香港電影真是有fu,連片頭的宣導關手機短片都有濃濃的香港味

一路走到旺角附近,準備在豐澤一開門就殺進去買ipad的我們,先在附近逛逛,在小麥殺時間,香港的小麥的咖啡實在不太好喝.......

血拼完ipad以後,我們繼續閒逛,我不太清楚我們往哪裡去,因為帶路的是米米跟綺雯

來到坐落於路邊的布市,由鐵皮與鐵柱搭成的低矮屋頂 (如果可以稱的上是屋頂的話)

這裡沒有人潮,只有老收音機播放的不知道是什麼電台,成堆的布擠在這個悶熱的環境裡

據說中間那棟窗戶四周寫滿對聯的房子,有105年的歷史 @@

在香港似乎古老的建築,窗戶都會漆成綠色,不知道是為什麼呢

接著綺雯帶我們去到一個類似藝文中心的地方,在這棟大樓裡,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各自租用辦公室

在裡面從事自己的創作,也讓這個地方處處是景,不過到此處正好底片拍完了,一張也沒紀錄

======================================

第二天。黑白香港

在香港拍攝黑白底片幾乎是天生的契合,這個地方真適合黑白片,使用的是在旺角永祥相機購買的黑白片

第二天我們一反自助旅行的常態,決定在旅館睡到自然醒等熊貓與Tammy來找我們

第一張是我們房間看出去的風景,第二張是熊貓他們房間看出去的風景,上環站近在眼前

今天是素食餐廳日,因為Tammy是素食者,說實話今天我吃的最開心,沒想到香港連素食都好吃到誇張

也許是吃的清淡太久,這次到香港居然覺得香港道地美食的口味居然太重了,反而是素食剛剛好

吃完午餐後,女人們馬上先到H&M血拼第一回,男人們當然就陪逛了,血拼結束後我們暫時分開行動

我與米米往飯店的上方走,這裡有超級好喝的甘蔗汁,有一些傳統與現代的衝突,這就是香港的特色

引擎蓋擦的閃亮的BMW,反映出香港,充滿特色的手工藝品店,老外坐在咖啡廳外無目的的看著過往路人

這對我們來說算是一個悠閒的下午

這是一個做手工雨傘做到上金氏世界紀錄的阿伯 ^^

香港的天橋總是與旁邊的建築物相隔不到幾公尺,我想如果你有興趣從天橋跳進人家家裡,應該也不是不可能

第一張居然就這麼對焦到後面去了,我對不起熊貓跟Tammy T_T

接近傍晚我們再度與熊貓夫婦倆會合,目標是時代廣場繼續血拼,不過出乎意料的這次我們空手而回

血拼聖地時代廣場,晚上滿滿的全是遊客,後面的巷子倒是沒什麼人

為了不讓店員們以為我們是阿陸仔,我們很低調的隨便逛逛,甚至逛了電器行,長的還真像我們的燦坤或全國電子

血拼結束再度集合,便是吃好料的時候 (每次到香港都是這樣,吃完買買完吃)

東方小祇園可以說是我此行吃到最好吃的,他大概在金鐘與銅鑼灣站中間,下次來香港我們可不可以住在這附近 XDDD

酒足飯飽以後,我們搭乘叮叮車回到中環 (其實到中環後又去吃了翠華當宵夜 @@......)

回來的路上我們看到四五對新人正在夜拍婚紗,如同綺雯說的,香港人似乎很喜歡夜拍人像

個人是覺得拿叮叮車當作背景拍個婚紗也是不錯 ^^

第三天,也是我們在香港的最後一天,熊貓夫婦倆一早就去了南ㄚ島,而我們仍持續睡到自然醒

退房後在飯店附近閒逛,享受這最後的一個下午

我猜在台灣我們不會取自己的攝影棚叫京華攝影了吧,那過於老氣,也不夠日式

可是這樣的扛棒在香港就恰到好處,我懷疑他又是個經營四五十年的照相館

歌賦街上的創意家具是我們最後流連忘返的地方,我想下次我們可以考慮住在別的地方 ^^

反正,翠華很多分店嘛 XDDD

======================================

Photograph / Neilpan

Camera / Nikon FM2、AIS 24mm/f2

+ Ciao! Italy!! Day 4 -- 古羅馬廣場、卡拉卡拉大浴場、越台伯河區、台伯島 +

下午我們要繼續我們的炎熱之旅 Orz....

======================================

但路上我們才發現,最熱的不是我們 XDDD

離開羅馬競技場後,我們繼續往競技場的後面走,進入古羅馬廣場的入口就在這裡

沒想到我們在路上碰到古羅馬的士兵!!!難道要打仗了嗎!?

好啦,在羅馬競技場附近,很早就有提供裝扮成古羅馬士兵的服務,其實就像去日本京都也有和服體驗一樣 XDDD

這群人沿著 Via di San Gregorio 一路走過來,起初還走在靠邊邊

沒想到經過飲料攤後,頭盔上插著白色羽毛的將領(可能是班長)突然大吼一長串聽不懂的話

大概是下令全體右轉彎吧,於是整條隊伍突然右轉九十度!朝向 San Gregorio 大道的中央!

旁邊其他的遊客都被這幕吸引了,我也馬上衝上去,不顧他們手上的長矛,用超廣角猛拍 XDDD

其實起初我們還在懷疑,這到底是遊客體驗活動,還是羅馬競技場本身的表演人員?

直到上面那個穿白色袍子的媽媽衝進來,我們才確定這是體驗營

為什麼呢? 原來那個媽媽衝進來,是因為他老公的披風歪了 所以她衝進隊伍瞬間幫她老公調整披風 XDDD

她老公還一副正經八百的,眼睛都不瞄她一下,依然跟著隊伍前進,明顯的很有紀律 XDDD

而我則是當場傻眼,馬上連拍把這幕抓下來,因為實在是太有趣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就這樣,這群魔戒遠征隊走到 San Gregorio 大道的正中央,隊長再度大吼下令左轉彎

然後整條隊伍就朝著羅馬競技場筆直而去,要不是我們已經曬到快昏了,不然還真想跟過去看他們要做什麼 XDDD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89/4836417780_31de932eae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48/4835817093_5089803e50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48/4836434158_9bcc7c9a14_b.jpg)

接著我們進入古羅馬廣場區,這裡遺留著古羅馬帝國的遺跡

迎面而來的便是一堆又像城牆又像水道的破碎建築,隨地散落的石塊不知是年久失修遺留在地上

還是有造景師巧手打造古羅馬城區的頹圮感覺

猛烈的太陽掛在我們的頭上,每一個路過的觀光客其實有點像脫水的狗,快速的通過這片毫無遮蔽的地方

即使停下來照相,也只是一瞬間的事

曾經輝煌的古羅馬帝國,在兩千年後只剩下如此的遺跡

比較起台灣目前動不動就是羅馬式廊柱建築,每個新的建造計畫必然加入一堆雕像的元素

路過時都會想像,在千年之後是不是又是另一片廢墟,景物依舊,人事全非

也許再過千年,古羅馬廣場已不復存在,而我們更是這片廢墟中短暫的過客

這些古老的城牆看著人們來來往往,如果能與他們交談,真想知道他們是什麼感覺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52/4836441644_569109d108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13/4836451842_bb00936177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49/4835849385_93588cedc6_b.jpg)

沿著指標一路深入,第一個映入我們眼簾的是 Colle Palatino 帕拉提諾之丘,英文稱為 Palatine Hill (第一張照片)

他是古羅馬建城時最主要的七座山丘之一 Seven Hills of Rome,最初,這七座山丘的分別由不同的居民占有,且並無組成羅馬城的念頭

可是後來這七座山丘的居民共同參加一系列的宗教活動,羅馬城就這麼慢慢成型

而 Palatine Hill 便是這七座山丘的中心點,也是羅馬這個永恆之城最古老的地方

他的重要性如同他的地理位置,一邊面向古羅馬市場,另一邊則面向我們剛剛參觀過的羅馬競技場,他是古羅馬帝國的中心點

除了地理位置顯示他的重要性以外,古羅馬神話也在此多所著墨

按照古羅馬神話,羅馬城是一對由母狼撫育的兄弟長大後建造而成

相傳 Palatine Hill 原先是一個洞穴,也就是兄弟 Romulus 與 Remus 被發現的洞穴,當時他們以喝母狼的奶生存

這對兄弟長大後,他們決定在台伯河邊建造一座屬於他們自己的城市

但不知為何,兄弟倆起了嚴重的爭執,甚至引發戰爭,最後 Romulus 殺死了他的親弟弟 Remus,建造了古羅馬城

所以這就是羅馬 Rome 的字源, 以 Romulus 的名字命名

所以呢,整個永恆之城起源於這座山丘,歷史顯示至少在公元前一千年,這裡就已經有人居住

在羅馬帝國時期 (約公元前27年到公元476年),也有幾位帝王例如 Augustus,Tiberius 與 Domitian 將他們的宮殿建造於此

而時至2010年的今日,整個 Palatine Hill 僅餘留一些石塊及蔓生的雜草,真的很難想像此處曾有偉大帝王的宮殿

這裡頂多讓人覺得是一個長方形的運動場,只要再加上跑道應該就差不多像了 @@

既然他叫做帕拉提諾山丘,毫無疑問的,他是一個制高點,而且上面完全沒有可以遮蔽太陽的地方 Orz

所以當我們遊歷這古羅馬的心臟時,我們也同時被太陽曬乾,能夠救我們的就是流出冰涼泉水的水龍頭 XDDD

在羅馬只要你膽子夠大,胃夠強,其實他們水龍頭流出來的水你可以喝,而且絕對透心涼

但會不會拉肚子,就看個人造化,至少米米不敢喝,而我喝了也沒發生什麼事 XDDD

但即使你不喝,洗洗手,甚至沖涼一下頭跟脖子,也絕對能讓你從酷暑中醒過來喔

離開帕拉提諾山丘後,我們繼續順著人群前進,在烈日燒烤下我們終於到達考古學博物館,古羅馬廣場區唯一室內有冷氣的地方

考古學博物館 Antiquarium del Foro 是以聖方濟各羅馬那修道院舊址為館址,展示的文物包括柱頭,石像等由古羅馬市場出土的古羅馬文物

以及在鐵器時代墳墓發現的骨骸,骨壺等等

然而,這個博物館其實沒有甚麼可看性,就只是一堆堆石塊,所以進來的遊客大多數是為了躲太陽,其餘少數則是借廁所

而我們因為體力在羅馬競技場就耗的差不多了,所以我跟米米居然在博物館裡面的長椅上睡著 @@

一直到捨捨跟阿牛來找我們,我們才又醒來繼續前進 XDDD

從較高的帕拉提諾山丘一路往地勢較低的古羅馬市場區前進,我們進入古羅馬時代的心臟地帶,這裡適當初人民生活的重心

從第一張照片依序為:羅慕陸斯神廟 Tempio del Divo Romolo,安東尼諾與法斯提那神廟 Tempio di Antonino e Faustina,以及火神殿 Tempio di Vesta

羅慕陸斯神廟的文獻真的是很難找,大多數的網路資料都是意大利文,所以很難瞭解這個神廟的歷史究竟是怎麼樣

lonely planet的義大利指南更是一筆帶過,顯然他大概不是很重要 @@

唯一可以知道的是,這個神廟據說是為了紀念前面提到的 Romulus,建造神廟的石塊最遠似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30至540年

安東尼諾與法斯提那神廟由元老院建於西元141年,並獻給皇后法斯提那 Empress Faustina 與皇帝安東尼庇護 Antoninus Pius

西元八世紀時,此神廟被改建成為教堂,即現在參天圓柱撐托之下的 San Loranzo in Miranda 教堂

神廟的柱體上遺留著當時的敘述,"Divo Antonino et Divae Faustinae Ex S.C."

英文的意思為,"To the divine Antoninus and to the divine Faustina by decree of the Senate"

翻譯作中文就是由元老院獻給至高無上的皇帝 Antoninus 跟皇后 Faustina 囉

最後一張照片的建築物則是火神殿 Tempio di vesta,又稱為聖女貞火神殿

聖女貞火神殿相傳由聖火貞女們在此居住,六位聖火貞女由從貴族家庭中6至10歲的女孩中選出

被選中的女孩當然是該貴族家庭的榮耀,但也必須在神殿守護聖火30年之久

在這段守護的期間,貞女們受到貞節誓言的拘束,如果神殿裡面的聖火熄滅,當值的貞女會受到鞭打

如果貞女忍不住而失去貞操,將被活埋,跟他共犯的男子則會被鞭打至死

整個聖女貞火神殿目前只剩下幾根圓柱讓觀光客遙想當年的情景

根據歷史,神殿原本是一個圓形構造,並且有一個朝向東方的入口,象徵著聖火與生命之源 -- 太陽的連結

第一張照片開始是沙突斯神殿 Tempio di Saturno,塞維斯皇帝凱旋門 Arco di Settimio Severo,與艾米利亞會堂 Basilica Emilia

沙突斯神殿其實是 Tempio di Saturno 直接語譯而來,他另外有一個比較多人知道的稱呼 -- 農神廟,祭祀的神祇為羅馬農業之神 Saturn

農神廟落成於公元前497年,曾是羅馬帝國國庫的所在地,凱薩大帝當政時期曾存有約13噸黃金,114噸白銀與3000萬枚銀幣在此

現存的農神廟僅剩下八根圓柱,但已經比古羅馬廣場有些其他神廟好多了 (有個不知名的神廟只剩三根.........)

農神廟的建造者眾說紛紜,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大概在西元前四世紀左右,現在的農神廟則是第三次重建的產物,取代了約西元283年被火燒毀的神廟

無論如何,高聳的圓柱象徵著羅馬帝國時期的輝煌

塞維斯皇帝凱旋門 Arco di Settimio Severo 於西元203年建成,用來紀念羅馬皇帝 Septimius Severus 與波斯帝國戰爭的偉大勝利

這兩場戰役的時間分別大概是西元194至195年與197至199年,當時皇帝率領他的兩個兒子 Caracalla 與 Geta 擊敗波斯帝國

皇帝 Septimius Severus 過世後,他的兩個兒子接掌整個羅馬帝國,西元212年,Caracalla 就暗殺了自己的兄弟 Geta @@|||

對於我來說,原本我以為我第一個看到的凱旋門會是巴黎的凱旋門,沒想到整個古羅馬廣場的凱旋門就不只一座 XDDD

艾米利亞會堂 Basilica Emilia 是一個市民廣場,長大概是100公尺,寬大概是30公尺,是古羅馬平民的聚會場所

這個廣場大概在西元前五世紀的時候被稱為 tabernae lanienae ,英文叫做 butcher shop,在西元前約四世紀時這個地方又成為銀行家聚集的地方

現在整個廣場只剩下一些斷垣殘壁,讓人很難想像當初熱鬧的場景 @@

(已經不想再繼續介紹古羅馬廣場了 Orz 我對那個地方完全沒fu呀

1
2
3
4
5
6
7
8
好不容易離開了晒人乾古羅馬廣場,整個已經脫水的四個人,決定先找個好餐廳好好吃一頓補充體力 Orz

羅馬競技場周邊是羅馬重要的觀光景點,所以找餐廳當然是簡簡單單,到處都有,只怕沒有位子給你坐

所以我們迅速的選一家有位子的,就趕快坐下來放空了 @@........

來到義大利就是披薩、義大利麵、燉飯等等一直重複,所以這天的午餐當然還是披薩加上1L的啤酒囉

義大利的披薩只要是餐廳的,通常都很好吃,他們走的不是pizzahut那種放滿料的披薩,而是窯烤搭配新鮮配料及香濃起司的薄片披薩

通常一個人一整片,加上一瓶啤酒,一餐就可以打發,而且既好吃又消暑 : )

另外,來到羅馬已經好幾天,我們一直重複看到第五張照片那的充滿日式的傘,看起來歐洲人很喜歡東方的東西 @@

第一張照片則是羅馬難得的加油站,昨天騎機車怎麼找也找不到,今天居然在競技場旁邊看到 XDDD

克完披薩後我們也稍微恢復了體力,就準備回到停腳踏車的地方,打算騎著腳踏車繞到越台伯河區,再慢慢回租車行

臨走前路邊一家賣西瓜的小攤販吸引了米米的注意,不過這裡不愧是羅馬,一小盒西瓜居然要價2.5歐........Orz

合照則多多少少顯示出這四個人已經被晒到精神錯亂了........XDDD

接著我們沿著卡拉卡拉大浴場路 (路名真的是這樣,叫做 v.le delle Terme di Caracalla),往卡拉卡拉大浴場前進 (第一張圖)

卡拉卡拉大浴場是古羅馬時期的公共浴場,英文其實就叫做 Baths of Caracalla ,建於西元212至216年

建造者就是上面提到做掉自己兄弟的 Caracalla

卡拉卡拉大浴場同時可以容納2,000人在裡面洗澡,他的熱水系統十分先進,是在地下燒煤或木頭加熱水溫

而且他不僅僅是洗澡的地方,還有附屬的圖書館與購物中心,簡直就是我們現在的五星級溫泉飯店 @@

卡拉卡拉大浴場原本也是我們預計參觀的重要景點,因為米米對於古羅馬人的澡堂很有興趣 XDDD

結果沒想到一路騎到那邊,居然~~週日公休~~~~ Orz

其實門有開,但門口沒人,我們也不曉得能不能溜進去看,所以最後只好在外面拍拍照當作紀念

這是我們此行唯一一個因為公休沒看到的景點 T_T

離開卡拉卡拉大浴場後,因為我們有腳踏車,所以大家就考慮是不是不要騎原路回去,小繞一下看看風景

沒想到這個決定是我們今天最錯誤的決定,因為我們居然迷路了 @@|||

原本我們以為一直沿著城牆走,可以欣賞不同的風景,再慢慢繞到越台伯何區,結果我們居然騎進一個類似高級住宅區

那裡沒有遊客,只有居民,沒有任何店家,只有一棟棟好像別墅一樣的漂亮房子

地圖完全看不懂,連捨捨帶來的GPS也看不懂我們在哪裡,所有人全部分不出東南西北 XDDD

一直這樣騎了很久,我們才勉勉強強的又回到卡拉卡拉大浴場那條大馬路

回到台灣後一看照片記錄的GPS,我們其實只繞了一小圈,卻因為迷路感覺好像繞很遠 Orz........

直到到了台伯島,捨捨已經完全腿軟,連阿牛都一附快沒力的樣子..............

終於回到羅馬競技場附近後,我們沿著 v dei Cerchi 前進,準備去拜訪羅馬台伯河上的小島 -- 台伯島參觀

v dei Cerchi 一路往前,最後會通到台伯河邊,等到我們看到台伯河,真是覺得鬆一口氣,因為四個人已經腿軟到不行 @@

台伯島從古時候便以兩座橋與羅馬相通,這兩座橋分別是 The Ponte Fabricio 與 The Ponte Cestio,而我們是從前者進入台伯島,台伯島上僅容步行與腳踏車

也因此,台伯島以前被稱呼為 "Insula Inter-Duos-Pontes",意思就是 "The island between two bridges"

我們預計的行程是從Fabricio橋進入台伯島,再從Cestio橋離開前往Trastevere區,也就是越台伯河區

台伯島的形成可以說充滿了憤怒,約在西元前510年,羅馬有個暴君叫做Tarquinius Superbus,羅馬人民似乎是非常討厭他

所以這個暴君死後,據說羅馬人民把他的屍體丟到台伯河裡面,屍體沈到河底,後來形成了台伯島

另外一個傳說羅馬人民為了表達對暴君的不滿,把麥子穀物等丟到河裡,後來形成了台伯島

因為這樣的傳說,在教會還沒有在台伯島建造教堂前,羅馬人民一直避免進入島上,只有罪犯與傳染病患者會被放逐到島中央

其實台伯島是一個非常美的地方,雖然透過兩座橋與羅馬相通,交通上並無問題,但也因為這樣使台伯島更遺世獨立

台伯河醫院靜靜的立於島上,雖然有這些不光彩的歷史,但現在彷彿世外桃源一樣,也因此我們決定一定要拜訪他

除此之外,在天使與魔鬼小說中,蘭登自爆炸的直升機上逃脫後,就是墜入台伯河,被台伯島醫院的醫生救起來

但根據我們到現場看過後,我想蘭登的運氣真的很好,因為台伯河根本就沒有多寬 XDDD

我們牽著腳踏車慢慢穿過台伯島,從Cestio橋回到羅馬,Cestio橋邊有一家專門賣挫冰的小亭子 ^^

這家小亭子可是生意好到不得了,來台伯島參觀的遊客會來買,騎腳踏車經過的背包客會來買,甚至連居民也來參一腳

主要是賣水果挫冰,一杯綜合水果挫冰好像是賣5還6歐,但是人潮絡繹不絕,好像從來沒停過

我們牽著腳踏車停在亭子旁邊,四個人就坐在台伯河的圍牆上,一人一杯消暑,此時才覺得魂好像有點回來了 @@

在這個地方看著來往人群,其實就是在羅馬最好的享受,傍晚的光線已經慢慢柔和,風也很舒服

我們在這邊坐了好長一段時間,甚至都快要不想走了,如果不是離還車時間越來越近,如果不是還有越台伯河區要走

可能我們就會在這裡待到天黑,然後路邊隨便找一間餐廳吃晚飯,再過一次義大利式的悠閒下午吧

這是我們待在羅馬的最後一個下午,雖然鐵腿兼流了一公升的汗,我們還是很珍惜這段最後的時光 ^^

離開台伯島後,我們把握最後一點點時間,打算繞到特拉斯特維雷區 Trastevere ,也就是越台伯河區,意指台伯河的對岸

這裡是一個充滿下城風情的地區,過去是工人階層的居住區,擁有很多古老的建築與石道巷弄,在這裡呈現的不是一堆堆觀光客,而是真正羅馬一般市民的生活

而且有趣的街道與眾多酒吧小吃店等等,也吸引一些外國人 (東方人除外,在這裡幾乎看不到東方人) 在此處逗留

據說到了晚上,眾多的遊客與當地的年輕人都會出來找樂子,使得整個越台伯河區變得生氣蓬勃,這完全吸引了我們,一定要晃到這個區域看看

一到這裡,越台伯河區真的是沒有成團的觀光客,會來這裡旅行的,幾乎只有散客或背包客,所以在這裡的傍晚絕對是一個沒有人群壓力的傍晚 ^^

這樣子的感覺讓我們非常後悔沒有多留一點時間給這邊,因為這裡絕對是羅馬最適合散步,最適合坐在路邊的咖啡廳發呆一整個下午的地方

可惜我們真的已經沒有時間,只能大概在越台伯河區的街道間穿梭,甚至連停下腳踏車的時間也沒有,簡單的繞了一圈後就啟程回車行

越台伯河區絕對是下次我們回到羅馬,必定花一整天閒晃的地點 : )

就這樣,我們出發返回車行,一路上都是上坡,甚至我們還小小的迷了路,還好最後能準時回到車行還車,不過還車後我們都一致同意回旅館休息

因為~~實在是體力耗盡了 Orz...........

這是我們在羅馬的最後一個晚上,我們選擇在旅館悠閒的打牌,討論這幾天的心得,早早休息明天準備前往血拼聖地,再前往獨一無二的城市

是的,明天是西班牙台階之旅,以及獨一無二的威尼斯 ^^

+ Ciao! Italy!! Day 4 -- 羅馬競技場 +

看到照片左下方那兩個騎腳踏車的人沒 XDDD

======================================

究竟是誰提議今天要租腳踏車來騎的,我真的是完全不曉得 (總之不是我)

來到羅馬的第四天,是預定的 Ancient Rome Day,今天我們要拜訪羅馬競技場與古羅馬城區

只是原本預計的交通工具是地鐵加上鐵腿一雙,不曉得為啥昨晚討論討論,就變成要騎腳踏車了 @@

於是我們一早又到BICI BACI報到,老闆看到我們還一副又來了的樣子

腳踏車當然是一人騎一台,還好不用戴好笑的腳踏車安全帽 XDDD

就這樣我們又得到了新的交通工具,繼上次在北海道美瑛騎腳踏車後,這次在義大利羅馬又延續鐵人傳統

一大早仍然是艷陽高照,我們順著昨天騎過的路,一路往羅馬競技場前進 ^^

從Termini車站附近一路往羅馬競技場,經過的路不是平地就是下坡

所以我們一路乘著風,邊拍照邊錄影,同時還笑得很開心,完全沒意識到下午回家的路將是多麼艱辛 Q__Q

星期天的早上羅馬城似乎車子比較少一點,也有可能是此時大家都去彌撒了,所以外面沒什麼人吧

一路上一直聽阿牛跟捨捨說要腳踏車要換檔,但捨捨一直換不了檔,可能是變速壞掉

這便是今天下午惡夢的開始 @@

其實第一張照片就是羅馬競技場的寫照 ^^

羅馬競技場 Colosseum,被認為最偉大也最具代表性的羅馬建築,建造起源於西元約70-72年間

大概在西元80年時建造完成,當然後續還有一些修整

約莫近兩千年歷史的偉大建築,就這麼聳立在現今羅馬城裡,旁邊伴隨的是大批的遊客以及攤販

形成一種古代與現代時空交錯,但是卻又非常和諧的有趣場景 ^^

我想羅馬競技場對於羅馬人來說就像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對觀光客才是驚嘆連連吧 XDDD

其實來到羅馬,光是想像每天下班都經過上千年的歷史建築,沒事就到這些偉大建築旁邊的咖啡廳度過一個下午

真是讓我們不由自主地羨慕羅馬人呀.......

在抵達羅馬競技場附近後,我們準備要找個可以停腳踏車的地方

當然,在這種觀光區,一定要遵守他們規劃的停車區,因為我們可不想看完出來發現罰單或是車子被拖走 Orz

原本我們沿著競技場這邊騎,但後來才發現腳踏車停車區在馬路對面,也就是地鐵站的旁邊

當然我們就四台車直接橫越馬路囉,反正競技場周圍的馬路出乎意料的都沒有車

甚至連遊覽車也沒看到,不曉得觀光團都是在哪裡下車的 @@

上面鋪陳了這麼長,其實是要說跟米米一起合照的女攝影師的故事 XDDD

話說我們才把車停好,連車子都還沒上鎖,居然路邊一位女攝影師就朝米米走來,show她照的照片給米米看

原來當我們騎在競技場這邊時,她在馬路對面就看到米米一路騎過來,那時她就驚訝

"哇~這樣一個美女搭配整個競技場的畫面

(她講的英文內容忘記了,大概翻譯成中文是這個意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沒想到我們居然跨過馬路騎過來了 (當然啦,我們要停車阿 XDDD)

所以這位女攝影師就很熱情的跑過來給我們看她剛剛幫米米拍的 XDDD

還說她是先報名了攝影課程 (好像是在加拿大上課),結業後開始旅行到處實際練習,接下來她還要到威尼斯

(這什麼攝影課程?!上完課就出國練習?!還從加拿大飛到歐洲?!台灣的攝影網站的課頂多讓你外拍一下 Orz)

聊了幾句後,她還請米米再讓她拍幾張,所以米米就現場變成了Model

現場因為太陽太大,逆光背景一定過曝,所以她還拍一拍還說這樣背景或過曝,橋來橋去 XDDD

最後米米要跟她合照,她才說其實她今天早上天剛亮就來拍競技場,現在亂糟糟的合照不好看

稍微整理一下還把眼鏡脫了,才跟米米合照一張,真是超可愛的~~~~~~~^_____________^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37/4826400485_d9b3166a38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22/4827016644_770a134410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82/4826416841_84d41cb619_b.jpg)

跟專業女攝影師say goodbye以後,我們就要進入羅馬競技場啦

羅馬競技場是全羅馬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也是所有自由行、跟團都必到的地方,人潮當然是十分恐怖

上面第一張照片的那些人,就是都要進競技場的,我們到的時候排隊進場的人大概已經排超過100公尺長了吧

不過我們是不需要排隊的,原因在於我們有 Roma Pass!!

果然如同背包客棧與旅遊書上面所寫,一到競技場的入口處,就可以看到專給 Roma Pass 走的通道

這條專門入場通道可是一~~個人都沒有呀~~~XDDD

就這樣我們再度像VIP一樣,經過旁邊一長串正在努力排隊買票的遊客,長驅直入"逼"一聲進入羅馬競技場

爽度真的只能用爆表來形容,唯一可惜的是前天我們沒能參觀聖天使堡,不然 Roma Pass 可說是值回票價 XDDD

長期出現在照片、雜誌、電影裡面的羅馬競技場,今天我們終於進到他的裡面,實際的欣賞他、接觸他

面對這些兩千年前就已經在這裡,不知有多少古羅馬人經過這些迴廊,不知道有多少戰士與動物在這裡喪失生命

我們伸出手摸摸石柱,去感受這些已經久遠的歷史,可能石柱裡還藏有戰士們的吶喊吧

羅馬競技場由emperor Vespasian下令建造,經過約十年,由他的兒子emperor Titus完成

總共可以容納約五萬人同時在裡面觀賞表演,所謂的表演則是鬥劍士屠殺動物,或者鬥劍士互相殘殺

其他的節目還有處決罪犯、以表演方式重現偉大的戰役、上演以羅馬神話為劇本的戲劇等等

甚至還被當作倉庫、碉堡、天主教祭壇等等

西元442與508年的強烈地震對競技場造成嚴重損壞,而且當時競技場沒有受到特別的維護,所以損壞持續加劇

西元十五世紀時教廷為了建造教堂,甚至搬走競技場的石材,直到西元1749年教廷宣布曾有基督徒在此殉教

羅馬競技場才被宣布為聖地,並且受到保護

在西元八世紀時,曾有對競技場的地位如此形容:

"As long as the colossus stands, so shall Rome; when the Colossus falls, Rome shall fall;

when Rome falls, so falls the world."

順著路線指標,我們先上到大概是競技場的二樓外側迴廊,在這裡有一些古物展覽

必須要說的是我覺得這個部分真的有點無聊,大概是展出一些石壁畫,上面描述當時競技場的用途

另外還有一些武器、盔甲等等,當然還有大字報述說著競技場的歷史,不過我們沒有很仔細看

我們從石壁畫中去尋找符合電影神鬼戰士場景的描述,另外也看各式各樣的武器

有些武器其實一點也不鋒利,總覺得要砍很大力才能真的傷害到對手

不過也有些武器已經鏽蝕,而且上面隱約一塊塊紅紅的,該不會是血跡吧 @@

當然也有些奇怪的裝備,例如上面第四張那副盔甲,我想那大概是米其林隊的隊服吧 XDDD

瀏覽完所有的古物後,我們爬上一段階梯,進到競技場的內部,我想高度大概是第三層到第四層左右吧

可能所有的遊客都對競技場本身比較感興趣,前面展覽古物的迴廊沒有多少人,但一進到競技場內部,整圈都是遊客@@

彷彿大家到這裡都是要追尋競技場做為鬥獸場功用的那段歲月,畢竟就目前已知的歷史

一直到西元435年,尚有鬥劍士表演的紀錄,而屠殺動物的戲碼更是至少持續到西元523年

競技場的建築型態起源於早期的希臘劇場,但當時的劇場都是靠山而建,有一半的牆面其實就是山壁

直到古羅馬時期,建築師才將兩個半圓劇場接起來,變成如同羅馬競技場的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羅馬競技場是羅馬帝國境內最大的橢圓形競技場,光周長就有527公尺,表演場的周圍有層層看台

大概有60排,分成五區,總共可容納約五萬人

離表演場最近的是貴賓區,主要給元老、長官、祭司使用,第二區至第五區依序為貴族區、富人區、普通公民區與最後的婦女區

當時所有的觀眾透過競技場80個拱門的設計,依序找到自己的座位,完全不會發生混亂

在西元248年,競技場甚至誇張到引水形成一個暫時的湖泊,用來表演海戰的戲碼

競技場現今的景色是,遊客沿著橢圓形的走道,環繞整個競技場一圈

走累了就靠在欄杆上四處眺望,可能是在想像下面有表演,可能是在看其他的遊客 XDDD

競技場並非一直作為鬥劍士格鬥的地方或鬥獸場,在野蠻的節目遭到禁止後

競技場時而荒廢,時而作為其他的用途

荒廢的時候,中世紀時期的建築師將競技場的石塊搬去建造教堂

而在十六世紀時,當時的教宗思道五世 Pope Sixtus V 曾經想把荒廢的競技場改成羊毛工廠

但這個計畫在思道五世過世後就沒再繼續下去

西元1749年,教宗本篤十四世 Pope Benedict XIV 以競技場曾有聖徒殉道為由

宣布羅馬競技場為聖地,以後不得再加以毀損,但其實歷史上並無任何聖徒曾在此殉道的紀錄

但無論如何,此舉保存了羅馬競技場免於繼續毀壞的命運,在西元1807至1930年間

人們除去了原本攀爬在競技場石壁上,足以造成競技場倒塌的各種植物,並對內外部均加以修復

一直到今天修復工作仍持續進行,而羅馬競技場也經由全球一億民眾網路票選,成為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參觀整個競技場是一件非常耗費體力與水份的事情,尤其是在夏天七月

常常可以看到人們席地而坐,大部份的人都選擇坐在陰影下

我和米米則是漸漸受不了高溫,從緩慢的移動改成加速移動,把捨捨跟阿牛丟在後面

所以才會有上面那張她們的合照,不過還是小蘿莉比較吸引我 XDDD

不知道這些小朋友們來競技場前,是不是已經看過羅素克洛的知名電影 -- 神鬼戰士

知道約在一千六百年前,這裡上演著人與動物進行戰鬥,或人與人進行戰鬥

觀眾的手則握有這些鬥劍士或奴隸的生殺大權,大拇指朝上代表 "live",朝下則代表 "die" 的血腥歷史

沿著參觀動線,我們走到下面一層參觀迴廊,更接近競技場中央的表演場 arena

中央的表演場主要由一層木質地板 wooden floor 以及木質地板下方的地下通道 hypogeum 組成

在以前,木質地板上會鋪一層厚厚的沙子,沙子的作用在於吸收鬥劍士與動物格鬥所流的血

以免地面溼滑影響表演,血則會滲透過沙子,透過木質地板一路流到地下通道,這個畫面真是難以想像 @@

所以,其實 arena 在拉丁文的語意就是沙子

現今的競技場只殘留部份的木質地板,地下通道則完全裸露,讓遊客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地下通道據說分成兩層,包括了總數八十個升降的系統,提供鬥劍士與動物們能迅速的上到舞台上廝殺

許多表演用的道具也可以透過當時的升降方式送進表演場中,最大的甚至可以容納大象通過

而地下通道也與競技場的附屬建築,例如存放動物的地方,以及鬥劍士的軍營都有連結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榮耀當時的羅馬皇帝而存在

但是競技場也不完全是血腥,據說現今的競技場,少了以往的表演,多的是有一群喵喵住在競技場裡

在羅馬的紀念品店,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以羅馬競技場為背景的貓咪年曆月曆 ^^

所以除了遙想競技場過去的日子外,我們也集中注意力的找尋貓咪的蹤影

但結果是 -- 一隻都沒看到 Q__Q

不知道是天氣太熱了,還是我們跟貓咪沒緣份,到最後只有米米看到一隻疑似背影的貓咪

但也是一眨眼就不見了

就這樣我們在羅馬完全沒有看到半隻喵喵,一直要到威尼斯以後才有 @@

在放棄找尋喵喵後,我們大致上已看完整個競技場,準備尋找出口離開

無所不在的羅馬教廷,無所不在的十字架,其實競技場興建之初,根本與宗教無關

樹立在競技場中這個似乎是木製的十字架,雖然看起來與競技場本身挺一致的,不至於突兀

卻也凸顯新文化新宗教覆蓋取代舊文化舊信仰,甚至一步步取代人民的生活重心的一整個過程

=====================================

離開競技場後,大約已經接近中午12點,但因為競技場附近其實沒什麼可以吃的

一般人的行程大概都是競技場看完以後,繼續參觀後方的古羅馬議事場 Fori dei Romani

且競技場的門票其實也包含後方的古羅馬議事場區,所以我們也隨著人群繼續前進

下午是熱到不行的古羅馬中心 -- 古羅馬議事場之旅!!!

+ 晨光 +

======================================

最近的天氣真是好到不像話........趁機上山去勘勘景 ^^

隨便來個幾張囉~~

======================================

天氣好到N鍍膜都頂不住了 Orz.....

+ Ciao! Italy!! Day 3 -- 萬神殿、世足賽、鎖鏈聖彼得教堂 +

回到旅館稍微休息後,下午我們準備前往萬神殿 ^^

======================================

在出發之前,米米說想要在陽台拍拍,所以我們花了幾分鐘在陽台拍了幾張

羅馬的旅館是我們此行唯一有陽台的旅館,威尼斯的旅館窗戶打開,下面是一個小花園

米蘭的最爛,下面是大馬路,而且窗子還不是兩扇門式 = =|||

有陽台有什麼好處呢?對於米米來說,很美,對於我來說,可以晾洗好的內衣褲阿.....XDDD

在前往萬神殿前,我們先在萬神殿的附近找間餐廳解決中餐,選的是這家Trattoria

這也是一家賣披薩、燉飯、pasta的店,他們的餐點其實還好,沒有特別好吃

但是光頭阿伯服務生很好笑 XDDD

我們找到位子坐下來後,光頭阿伯服務生來幫我們點菜,結果他看到米米就一直喊 Mi-do-ri-

Mi-Do-Ri,我猜測光頭阿伯是在念日文,Mi-Do-Ri也就是日文"綠"的意思

為什麼呢?因為米米今天穿的是有綠色條紋的洋裝 XDDD

所以這天午餐,光頭阿伯就一直叫米米 Mi-Do-Ri,一下子問要不要點飲料,一下子問東西好不好吃

最後我們要離開了,光頭阿伯還問米米能不能合照,然後就猛地把米米橫抱起來,展現義大利的熱情 XDDD

我在想光頭阿伯不曉得是不是把我們誤認為日本人,因為不只這一次,我們到羅馬的第一個晚上

路上也有外國人跟我們說Ko-Ni-Chi-Wa,日文是午安的意思

只是說那次根本就已經超過晚上12點了,害的我們很想跟他們說,Ko-Ni-Chi-Wa是午安

現在應該說Kon-Ban-W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我們長的很像日本人嗎?應該一點都不像吧,不過對他們來說也許韓國人最好認 XDDD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42/4823020105_d36ecdbea8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73/4823025575_dd00dd5df6_b.jpg)

萬神殿 Pantheon,是我們今天下午最重要的行程,也是我們在義大利看到的教堂圓頂的起源

Pantheon從希臘語而來,他的原意是 ";to every god",現今萬神殿的前身有兩個建築

西元前27年,羅馬皇帝馬爾庫斯。阿格里帕 Marcus Agrippa在這個地方建造一個T字形的建築

該建築在西元80年時被燒毀,西元110年,羅馬皇帝 Domitian在原址重建,但又不幸被雷擊而燒毀

一直到西元118年,羅馬皇帝哈德良 Hadrian 下令重建萬神殿,並且改成現在我們看到的圓頂建築

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萬神殿,有趣的是,哈德良並沒有宣稱萬神殿是他建造的

反而,他沿用了原本就存在在萬神殿大門上方的拉丁文描述,";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

意思是";Marcus Agrippa, Son of Lucius, Consul for the third time, built this

原本的萬神殿,因為建造的原意是景仰所有的神,所以起初萬神殿內部充滿了異教神祇的雕像

但在西元609年,當時的拜占庭皇帝 Phocas 將萬神殿捐給教會,從此萬神殿成為教堂

此舉雖然對萬神殿保存至今功不可沒 (在義大利,教堂是不能隨便拆毀的)

但是原本在萬神殿裡面的眾多異教神祇雕像,也遭教廷拆毀而置換為現今與天主教有關的聖像

現在的萬神殿內部,早已與最初的內部裝飾完全不同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75/4823650282_2036ed91c9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16/4823656024_68fe0d084f_b.jpg)

文藝復興時期,萬神殿多了一個額外的功能,就是被當作墳墓,事實上羅馬的教堂很多都有墳墓的設計

葬在萬神殿的人挺多的,有建築師、帝王、教宗.......但最著名、大家也一定聽過他的名字的

是拉斐爾 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或者大家比較常用的 Raphael,第一張照片便是他的墳墓

拉斐爾與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並稱文藝復興三傑,也是少數以";名"著稱於世的藝術家

所以大多數人不會去注意拉斐爾的姓 Sanzio,Urbino 則是表示他出生的地方

天使與魔鬼小說中,提示光明路徑的詩的第一句:桑提土墓起,惡魔洞相伴

桑提也就是 Sanzio,指的是拉斐爾的姓,也因此蘭登一開始誤以為土之聖堂就是指萬神殿

後來才發現所謂桑提土墓起,指的不是拉斐爾的墳,而是拉斐爾建造的墳墓 -- 基吉小聖堂

基吉小聖堂我們找不出時間去,但萬神殿是來到羅馬一定要看的偉大建築

另外,當我們坐在椅子上(椅子應該是舉行教會禮儀時給民眾使用,別忘了這裡其實是教堂)

我們發現祭壇邊有一個小小好可愛的管風琴 @@

通常管風琴的size都很大,例如我們國家音樂廳的管風琴那樣,在羅馬,每個教堂裡都有管風琴

而且教堂裡的管風琴通常與牆壁合為一體,但唯有萬神殿這架管風琴例外,他只是....立於地面

我們想應該是因為萬神殿內部的牆面已經都有用途,無法再裝設管風琴的緣故吧

又或者,萬神殿建造的原因本來就不是拿來當作教堂,所以當初根本沒想到要留下管風琴的空間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23/4823663798_dbe6c99892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01/4823673964_22b71c8f8c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39/4823065933_6ac6cc7f19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02/4823688396_70347b9d34_b.jpg)

來到萬神殿,一定要看的就是他誇張的圓形穹頂,以及穹頂中央,唯一給萬神殿帶來光線的眼窗洞 oculus

萬神殿的穹頂基座,也就是他直徑最長的地方,是43.3公尺,從地面一直到穹頂的最高點也是43.3公尺

頂部的眼窗洞直徑則為8.9公尺,穹頂內部佈滿方形的凹格,共有五圈,每一圈格數均相同,但大小不同 

除了給人向上,通往天國的感覺外,同時在建築上也有分擔穹頂的壓力的功能

萬神殿穹頂的材質是混凝土,但為何當初可以完成這樣的建築,目前仍是個謎

米開朗基羅第一次造訪萬神殿時,便驚嘆這是神的傑作 ^^

一直到西元1436年,也就是大概1300年以後,才被佛羅倫斯大教堂超過

萬神殿不愧是羅馬最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我們到的時候,裡面的人簡直只能用";塞滿"來形容

幾乎每一個壁龕前都站著一群人欣賞雕刻作品,祭壇前幾排長椅也完全坐滿了人

人多到一開始我們還找不到拉斐爾的墳墓的指示牌,因為完全被擋住 = =|||

所以我們慢慢的環繞一圈以後,就站在靠牆邊,緩緩欣賞這個有2000年歷史的建築

只可惜的是,原本的異教神祇雕像都已經被置換,我們已經無法感受到他的原貌帶來的感覺

";向宇宙間所有的神祇致敬",我們只能望著眼窗洞遙想

也許有人會問,那下雨時,雨就從眼窗洞直接下進來嗎?

是的,所以萬神殿當初的設計,在地面上就留有導引排水的小孔(第二張照片),不仔細看是看不到的喔 ^^

至於萬神殿的外面,我們去的時候正好在整修,只剩下一半可以拍 T______T

羅馬的教堂常常在整修,可能是因為真的太老了吧,希望下次重遊時,可以看到完整的萬神殿正面 XDDD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20/4823700680_cb2a208303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42/4823722992_566991ca2f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19/4823112671_21db0d5a56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15/4823135701_053dcf6f06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75/4823147217_98efe0707c_b.jpg)

離開萬神殿後,我們要繼續今天的採買行程,目標是萬神殿旁邊巷子裡的金牌咖啡 ^^

這家金牌咖啡是小武強力推薦,然後其他人聽到以後也要我們幫忙帶,所以我們總共要買十幾包咖啡粉 @@

天使與魔鬼小說中有提到萬神殿附近有一間可以說是全羅馬最棒的冰咖啡,但我們不知道是不是就是這家

但是一進店內,這邊煮咖啡,領咖啡去喝的櫃台大排長龍,那邊買咖啡粉、豆的櫃台也是一樣

更有趣的是,因為金牌咖啡店內好像沒有多少座位,所以你真的可以看到很多人站著喝完

然後把杯子隨手放在櫃台上就走的景象,這完完全全就是道地的義大利式喝咖啡法 XDDD

這種經驗在台灣幾乎是不可能發生,在台灣要嘛就是在店裡找地方坐,要嘛就是帶走

從來沒有在店裡面站著喝咖啡過,可是在金牌咖啡,好像這是理所當然,而且咖啡因為這樣更好喝 XDDD

櫃台幾個煮咖啡的師父都很忙,但我們還是跟其中一個聊了幾句,原來他是從德國來這裡工作

當下我就很想問他,你還在這裡幹嘛!等一下就是世足賽德國對阿根廷了呀!

不過我怕他當場哭哭說他沒辦法看,所以我就忍下來不刺激他,最後請他與米米合照一張,還給我比YA哩 XDDD

至於咖啡,其實我也不是咖啡達人,但是此行只要是義大利的知名咖啡店,他們的espresso基本上都很順

而且味道很香醇,即使像米米這種喝到爛咖啡會心悸的,在義大利也完全ok,來這裡就盡量跟義大利人一起喝吧!

品嚐完咖啡後,我們準備回到花市廣場,找一間廣場邊的咖啡廳看世足賽

但是路過一間Tabacchi卻被他們的明信片吸引,因為有很多貓咪在羅馬的明信片 ^^

Tabacchi的老闆是一個非常老的爺爺,講起英文口音超重,已經快要完全聽不懂在講什麼 XDDD

跟阿伯買了明信片跟郵票後,我們還看到一個小型的聖殤像,也是大理石做的

一時興起問阿伯";Quando costa?" 居然得到上千歐的答案@@,當場我們就充滿敬意的把他放回去 Orz......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20/4823767362_17a709cd9d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20/4824218450_c85ecc8c1a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40/4824226554_0e6e91d8d5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40/4823618749_9323be78fb_b.jpg)

騎著機車我們回到花市廣場,早上的市場攤位因為只到中午,所以我們到的時候已經都收攤了

剩下清潔隊員在打掃廣場,整個廣場突然開闊了起來 @@

而且,廣場邊的咖啡廳居然全部坐滿了看世足賽的觀眾,看起來幾乎都是觀光客

原本我們想要坐的咖啡廳(電視螢幕比較大台)完全客滿,所以我們只好到隔壁,搶到最後四個位子

而且電視很小台,又離我們很遠,中間又有很多人頭 Orz.....

不過這完全不影響我們的心情,因為我們就要迎接人生第一場在國外看的世足賽啦~

這場比賽是德國對上阿根廷,在寫這篇網誌時,世足賽當然已經閉幕很久了

我們也知道阿根廷被德國4:0送回家,但當時我們可是熱血沸騰要看這兩支強隊廝殺呀~

其中我跟米米支持阿根廷(其實只是一月球迷愛梅西XDDD),所以我們坐在穿著梅西球衣的老外後面

阿牛跟捨捨支持德國坦克,其實後來發現現場德國球迷還真不少,畢竟都是歐洲比較近吧 XDDD

只是說,原本以為勢均力敵的球賽,居然越來越一面倒,從一開始的1:0,到2:0、3:0

現場德國球迷的歡呼聲越來越大,阿根廷球迷則越來越低迷 T__T

好笑的是幫我們倒飲料的這位大哥(他也是華人)沒事就在店門口舉著義大利的國旗亂入 XDDD

明明義大利在小組賽就已經回家了,不過義大利人看起來蠻樂天的,他這樣鬧大家也還是很開心 ^^

而我們看到3:0以後,大概覺得阿根廷要在德國防守下翻盤,就算阿根廷鋒線再強也沒那麼容易

再加上離還車剩下一個多小時,我們還想往高處騎,環繞一下整個羅馬城

所以就當作阿根廷已經打包回家了,我們也離開咖啡廳,去車遊羅馬城 ^^

這個地方因為一路騎的蠻趕的,再加上是我騎,米米當乘客,所以我就沒有再拍什麼照片

不過沿路我們爬上羅馬城南邊的丘陵,從比聖彼得大教堂圓頂更高的高度看整個羅馬城

又在山丘上的教堂看到好幾對婚禮,最後下山還迷路,幸好有一個好心的女生

看我們停在路邊左看右看,一副就是迷路的老外,還主動停車指點我們該往哪裡走 T_T

義大利人真的很熱情,也很友善 ^^

等我們回到平地後,整個羅馬城居然開始下午後雷陣雨,完全沒有任何遮雨設備的我們

又多了一筆及特殊,旅行團絕對不會碰到的經驗:羅馬城雨中騎機車到全身溼了又乾 XDDD

冒著大雨,我們在回程的路上順便造訪了鎖鏈聖彼得教堂 San Pietro in Vincoli

鎖鏈聖彼得教堂是羅馬的次級聖殿之一,他有名的地方是在於他收藏有聖彼得在監獄中使用的腳銬鍊

以及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的雕刻作品 -- 摩西像 Moses

鎖鏈聖彼得教堂又稱為 Basilica Eudoxiana,起初建造於約西元432-440年間

相傳教堂祭壇中央供奉聖躅櫃裡面的鎖鏈,是聖彼得在耶路撒冷被囚禁時,所使用的腳銬鍊

這個腳銬鍊後來由皇后Eudoxia帶回羅馬,並且致贈給當時的教宗良一世 Pope Leo I

傳說教宗良一世將這個腳銬鍊跟聖彼得在羅馬被囚禁時的鎖鏈比對時,兩條鎖鏈居然神奇的結合 @@

如果對腳銬鍊沒有什麼興趣,鎖鏈聖彼得教堂還有另一個重要的雕刻作品 -- 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

摩西像是由教宗儒略二世 Pope Julius II委託米開朗基羅雕刻,原先的目的是作為聖彼得墳墓的裝飾品

教宗儒略二世要求米開朗基羅完成四十個雕像,但因為米氏跟教宗的衝突、西斯汀禮拜堂壁畫的工程等

導致這四十個雕像的要求一直沒有完成,最後摩西像(西元1513-1515年)被放置在鎖鏈聖彼得教堂

米開朗基羅雕刻的摩西像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特徵 -- 摩西長角 (horns)

為什麼摩西會長出好像牛鬼蛇神的角呢?其實這是一個文字上的翻譯錯誤所造成的結果

在古時候的文獻中,摩西的臉被描述形容為 "cornuta",在拉丁文的意思是 horns,長角的意思

但"cornuta"在希臘文或希伯來文的翻譯則為 radiant,意思是光環

也就是因為文字翻譯上的誤認,長角變成摩西在眾多藝術品中易於辨識的主要因素

米開朗基羅則對於自己雕刻的摩西像非常滿意,相傳他甚至在完工後還對著雕像說"Why won't you speak?"

我們花了很久的時間才找到鎖鏈聖彼得教堂,原因是因為我們太遵守羅馬的交通規則 -- 單行道Orz

鎖鏈聖彼得教堂的大門完全不似聖彼得大教堂、萬神殿等等那樣誇張,沒有圓頂,沒有誇張的廊柱

只有一個簡簡單單的正面,跟羅馬其他特級聖殿比起來,他還真像大學建築物的門口 @@

我們到了鎖鏈聖彼得教堂,離還車大概只剩下半小時,所以只能匆匆的看重點

相較於先前我們走過的教堂,鎖鏈聖彼得教堂的內部明顯暗了許多,可能是因為他沒有提供採光的穹頂

裡面黑到連摩西像都很難拍,照明只有一個採光燈,而且那個採光燈還是投幣後他才會亮個幾分鐘 @@

教堂內的遊客也三三兩兩,兩個女警徘徊在我們身邊,一副教堂快要關門休息的感覺

而我們則難得在沒有人的教堂裡漫步欣賞,在義大利,所有最著名的藝術品都在教堂出現

除了往人潮眾多的"大"教堂欣賞外,尋找這些次級教堂也是一種樂趣之一 ^^

離開鎖鏈聖彼得教堂後,我們一路狂飆,終於在五點BICI BACI關門前到達,但是,我們沒有把油加滿 @@

照規定還車的時候是要把油加滿的,但是因為我們完全不知道羅馬的加油站到底都在哪裡

一路上都有注意,但一家也沒看到,所以我們只好厚著臉皮跟老闆說,我們找不到加油站

想當然,老闆是不會因為我們是外國人而放過我們,所以除了每台車租金70歐以外,又付了每台5歐的油錢 Orz

無奈出國在外就是任人宰割...............

還車以後,我們今天的行程也告一段落,雖然羅馬九點左右才天黑,但我們決定早早回旅館休息

順便煮個泡麵回味一下家鄉味,玩一下UNO牌,享受在房間消磨時間的樂趣等等

明天我們將騎著腳踏車,前往古羅馬的心臟 -- 羅馬競技場 ^^

+ Ciao! Italy!! Day 3 -- 花市廣場、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 +

今天是令人期待的 Scooter Day !!!

======================================

來到羅馬的第三天,按照計畫,我們今天不搭公共交通工具,也不是用走的

我們要騎著義大利國民機車Vespa,在羅馬城內穿梭,體驗羅馬人的生活 ^^

早在準備這趟旅行時,我們便看了很多旅遊書和一大堆介紹義大利的DVD

其中國家地理頻道所出版的,羅馬十大不可不遊之景點,騎機車竟然佔了十大之一

DVD說明了羅馬城的交通十分混亂,上班時間人車夾雜,所以羅馬人最喜歡的

便是一台機車穿梭在巷弄間,好讓他們早上能準時上班,這聽起來還真像台北 XDDD

但是羅馬城同時是千年古城,乘著機車兩旁都是古老的建築,是一種獨一無二的體驗

所以我們看完DVD後,便決定一定要挑出一天來騎機車遊羅馬

透過旅館的介紹,我們直接以網路,向店面剛好在旅館附近的 BICI BACI 預約車子

還順便問了他們推薦哪一天騎最好,BICI BACI告訴我們週五是上班日

整個羅馬城車子會很多,週日某些景點附近的道路為了因應大量的觀光客,會採取封街只能步行

所以週六是最佳選擇!!於是我們二話不說,一天一台70歐就給他訂了兩台^O^

然後米米在出國前到監理所去申請國際駕照(因為我沒有機車駕照XDDD),就這樣我們衝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一大早我們就步行到BICI BACI,其實他的店面就在Termini附近走路不到一分鐘的距離

所以非常方便,也非常建議來羅馬的人無論如何都要來租一台

跟店員說明我們有網路預定後,就出示護照、國際駕照、信用卡,填寫表格辦理租車手續

租金是下午回來還車時,再決定用現金還是信用卡支付,現跟我們要信用卡資料是相當於保證

填完所有資料後,店員拿出他們特製的地圖,大概告訴我們他們建議的路線後

我們就到裡面挑選安全帽(他們的安全帽一定都是全罩式的),接著就到外面領車準備出發!!!

店內的裝潢是很有活力的橘紅色,搭配很白痴的,改編自神造亞當的故事,只是亞當躺在機車上 XDDD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22/4816624429_52d292f816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42/4817255802_be557691b4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17/4817269064_54b07630f4_b.jpg)

店員給了我們兩台超醒目紅色Vespa!還詳細的教我們怎麼發動,怎麼開行李箱

(其實就機車嘛,還不是都一模一樣XDDD)

另外每台車都有一條超粗的鐵鍊鎖,吩咐我們停車後一定要鎖車輪,看來當地人對於治安真是沒信心

總之呢!當店員廢話完以後,我們就準備出發囉~~~~~~~~

今天第一個要前往的地方是花市廣場,羅馬城最著名的傳統市場

辨認清楚路線方向後,我們馳騁在羅馬城街道上,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難忘的經驗

一般來說如果是跟團來,一定是坐遊覽車,遊覽車的座位比較高,而且視野會被限制

嚴格來說就像個流動的玻璃箱,無法真正接觸到外面的世界

自由行通常會搭地鐵或者走路,地鐵烏七媽黑的當然沒什麼好看,走路可以慢慢看

但正是因為太慢了,有時缺少了流動的感覺,而且重點是天氣這麼熱沒走幾步路就累了 XDDD

於是Vespa就成為最好的代步工具 ^^

坐在機車上看著這個城市快速的在眼前流動,突然有種進到電影場景的感覺

三百六十度完全沒有障礙的視野,更讓我們有時根本來不及仔細的看四周

第三天的羅馬早晨仍然是一個超級好的天氣,還多了一份假日的悠閒 ^^

接下來我們到達今天的第一個點 -- 花市廣場 Piazza di Campo dei Fiori

這個地方也是國家地理雜誌、Lonely Planet等等旅遊專家必推的地點

這塊小小的廣場其實沒有什麼知名的教堂或噴泉,所以即使他離知名的納佛那廣場只有十分鐘步行的距離

但通常被忽略,尤其是旅行團根本不會來這個地方

可是這個地方卻是我們義大利此行,唯一造訪兩次的景點

原因無他,在這裡我們完全感受到當地人的生活方式、熱情與活力 ^^

花市廣場其實沒什麼偉大的歷史,但在現今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他以前曾經是處刑場

從古羅馬時期一直到西元十五世紀,這個地方一直沒有被開發

但他附近的街道,卻讓他成為商業的中心點,西元十七世紀時,在他附近的街道有

Via dei Balestrari(crossbow-makers十字弓製造)、Via dei Baullari(coffer-makers咖啡製造)

Via dei Cappellari(hat-makers帽子製造)、Via dei Chaivari(key-makers鑰匙製造)

以及Via dei Giubbonari(tailors裁縫師)等等

到教宗思道四世 Pope Sixtus IV 建造了 Via Florea 跟 Via Pellegrino 以後

這個廣場成為通往梵蒂岡必經的地方,那時才出現現今花市廣場的雛型

但花市廣場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往,西元1600年,哲學家布魯諾 Giordano Bruno 因為提倡泛神論

強調宇宙即是神,自然界至高無上的哲學觀點,被羅馬宗教法庭指為異端邪說

在遭囚禁八年後,終於被宗教法庭送上刑場,以火刑處死

西元1887年,Ettore Ferrari確定布魯諾被處死的地點就在花市廣場,於是幫他立了雕像

而且雕像正面面對梵蒂岡,深切的象徵著言論自由

第二張照片中央的那尊雕像,就是布魯諾

當我們還在四處拍照時,米米早就衝進去血拼了 XDDD

因為聽說義大利買摩卡壺比台灣便宜的多,而且也有朋友託我們幫忙帶

所以一看到廚房用具的攤販,我們簡直如獲至寶,看來受託帶回國的東西今天可以有些進度 XDDD

整個攤位擺滿了玻璃杯、茶杯、調味料的小瓶子、鍋碗瓢盆等等

當然也有各式各樣,可以煮各種不同杯數的摩卡壺

我們在邊挑選的同時也邊拍照,老闆雖然看起來也是剛開市,還在拿東西出來擺

但也不時偷喵我們,應該是這個地方東方遊客比較少見吧

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每個都拿起來說,這個好可愛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老闆心裡OS這是哪裡來的鄉巴佬 XDDD

總之呢,考慮到行李重量的問題,後來我們買了兩個摩卡壺,一個四面都可以挫起司的銼刀

其他的東西就只能用看的跟拍照的了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19/4816692679_874881516e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37/4816726763_41c38ffe1a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75/4819924716_b6fd123bd4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22/4819933104_0a424e9002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73/4819318955_f0fb222141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14/4819324285_3cfc5995b6_b.jpg)

在鍋碗瓢盆攤旁邊是水果蔬菜攤,老闆是一個胖胖的中年人

從一開始他就一直在吃他自己攤位上的東西 XDDD

我們買完摩卡壺後,就被隔壁五顏六色的攤位吸引

大多數的東西在台灣也看得到,但有趣的是他們有些奇形怪狀的番茄跟茄子青椒

還有不同顏色的生菜,難怪在這裡很流行正餐就是有一大盆生菜沙拉

另外我們的大蒜辣椒總是堆成一堆,他們的則是一長串到處亂掛,但卻又有一種fu呀~~

老闆看我們為了要買什麼水果看老半天,就隨手分享他手中正在吃的那一盒 XDDD

然後嘰哩咕嚕的念了一大串義大利文,告訴我們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想當然我們是不可能聽的懂,所以最後我們挑了小番茄 XDDD

其實跟台灣的小番茄比起來,他們的甜度還不及我們,畢竟台灣的水果真不是蓋的

但卻格外有種新鮮的味道,就這樣我們之後不論在威尼斯或米蘭,水果攤總是不放過 ^^

離開蔬果攤後,接下來就是捨捨跟阿牛的最愛 --- 酒 XDDD

但是花市廣場這家攤位,賣的並不是正式的白酒或紅酒,而是一些調味酒,例如哈密瓜酒,杏仁酒之類的

另外還有賣義大利的特產 -- 橄欖油與紅酒醋 ^^

據說在義大利買橄欖油跟紅酒醋,要看有沒有經過認證,經過認證好像會打上D.O.P.還是啥的 @@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此行都沒有看到認證的橄欖油跟紅酒醋,可能是因為我們一直在跑景點的關係吧

所以就這樣一直到最後要回台灣時,我們才在機場隨便買了紅酒醋,橄欖油甚至沒買

(其實也是因為沒錢了..............Orz)

在花市廣場這邊我們沒買真正的特產,卻買了一瓶松露紅酒醋醬,捨捨跟阿牛買了一堆調味酒

(一直稱呼調味酒是因為我覺得那好像調味乳 XDDD)

非常好喝,甜甜的帶股酒香,老闆很會做生意,除了一直拿小餅乾沾紅酒醋醬請我們吃以外

還一直說 "discount!!"、"two! cheaper!!",很簡單的表達,買越多越有折扣 XDDD

加上老闆的熱情,他雖然在推銷,可是是讓人感到開心的推銷,所以最後我們在這攤好像也噴了上百歐 XDDD

才今天的第一站,四個人手上就都已經大包小包的了

在一陣大採購以後,我們還是要暫時離開花市廣場,先前往下一個點

說暫時,是因為我們預計下午再回到花市廣場邊的咖啡廳 -- 看2010世界杯足球賽德國對上阿根廷 ^^

沒錯~~這次的義大利之旅正逢世足賽,雖然義大利隊老早就被掃地出門了

但在義大利旅遊的老外超多,想必跟他們一起看世足賽一定是個獨一無二的經驗

離開花市廣場前,難得我有一張白痴的紀念照 XDDD

因為手邊的東西實在太多,我們預計中午先回到旅館放東西,下午再繼續參觀其他地方

但在這之前,我們要先到知名的納佛那廣場 ^^

納佛那廣場離花市廣場其實只有一條馬路的距離,扣掉等紅綠燈的時間,走過去甚至連五分鐘都不用

可是納佛那廣場的知名度遠遠超過花市廣場,所以一般旅行團不知道可以排在一起

對於我們來說,花市廣場讓我們暫時遠離那些偉大的藝術品

而納佛那廣場則讓我們回到天才的腳下,不過好加在我們可以在天才的腳下吃個櫻桃 XDDD

從小巷子鑽出來後,長方形的納佛那廣場 Piazza Navona 在我們眼前展開

接近中午十二點,廣場上的噴泉邊除了坐滿休息乘涼的遊客外,兩旁的餐廳也塞滿了準備用餐的人們

這就是羅馬最大的特徵,到處都是著名的廣場,廣場上的噴泉就是人潮聚集的地方

納佛那廣場約在西元86年時成形,但是當時並非作為廣場使用,甚至名稱也不叫做納佛那廣場

而叫做Domatian's Stadium,原始的用途是運動場,由Emperor Domitian所建造

當時常在此處進行運動比賽,他的面積甚至大過羅馬競技場

這個運動場當時又被稱為Circus Agonalis,英文意義是Competition arena,競賽場

傳統上認為,後來這個廣場的名稱漸漸轉變為"in agone",再變成"navone",直到最後變成"navona"

納佛那廣場在西元十五世紀由運動場變為現今的廣場時,也同時慢慢成為巴洛克-羅馬建築的匯聚地

廣場上有三個噴泉,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四河噴泉 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另外廣場邊最重要的教堂則是聖埃格尼斯 Church of Sant' Agnese in Agone

因為他們正巧由兩個巴洛克時期互相競爭的天才所建造

四河噴泉,又稱為Fountain of the Four Rivers,噴泉原始的設計者是波洛米尼Francesco Borromini

但後來教宗諾森十世 Pope Innocent X 將設計建造的責任交給貝尼尼,於西元1647至1651年完成

雖然貝尼尼建造了聖彼得廣場,教宗祭壇華蓋等等頌揚教會信仰的作品,但在四河噴泉中,幾乎完全看不到天主或教會的影子

四河噴泉是一個充滿異教神祇的噴泉,一進納佛那廣場,第一眼見到的便是四河噴泉上面的埃及方尖碑

這個方尖碑建造於西元81年,距今已經有近2000年的歷史,在方尖碑底下的則是四座擬人化的河神雕像

這四條河當時被認為世界上四條最長的河,分別是:非洲的尼羅河、亞洲的恆河、歐洲的多瑙河、美洲的普拉特河

在天使與魔鬼小說中,四河噴泉被作者杜撰為土、氣、火、水四大聖堂中的水之聖堂,也就是蘭登的第四站 ^^

聖埃格尼斯教堂則聳立在四河噴泉旁邊,起先由Girolamo Rainaldi設計,但最後由波洛米尼完成

這個教堂由教宗諾森十世命波洛米尼建造,其中之一的功用是作為教宗及教宗的家人的陵寢

但文獻會提到的,倒不是這個教堂有多麼偉大的巴洛克建築風格,而是教堂與噴泉間的傳說

貝尼尼與波洛米尼生活在同一個時期,他們都是巴洛克建築風格的大師,兩人也同時互相競爭

在四河噴泉裡,臉朝下遮住的是尼羅河神,相傳當時是因為尚未發現尼羅河的源頭,所以貝尼尼如此隱喻

左手舉高,彷彿怕聖埃格尼斯教堂倒塌的是普拉特河神

在普拉特河神右方不願意看聖埃格尼斯教堂的是多瑙河神

最後則是最正常的恆河神(頭上有鴿子的那位)

後世人猜測,因為當初兩大名家互相競爭,貝尼尼便以遮住臉的尼羅河神

表現出他認為波洛米尼的教堂是一個災難,普拉特河神誇張的動作更表示害怕教堂隨時會倒塌

而波洛米尼為了反擊,則在教堂面對噴泉的鐘樓上,雕了個聖女雕像,象徵著壓制下方的異教神祉

這些小故事讓我們對於教堂與噴泉有了更多的想像 ^^

納佛那廣場上除了遊客,廣場邊除了餐廳外,還有很多街頭藝人,好像我們的信義區一樣

比較常見的通常是扮成大理石雕像,也就是把自己塗成乳白色或灰色,然後搭上斗篷

另外還有一個也是此行一直出現的 -- 埃及人面獅身造型,這種造型通常金光閃閃

而且我們不但在納佛那廣場看到,明天在羅馬競技場也看到,真懷疑是不是同一個 XDDD

但是我們覺得有趣的,是第一張的那個無頭人 ^^

當然他只是很簡單的把頭藏在衣服裡面,不過搭配這裡的背景,還是覺得超有梗的

所以我們給了他一點小費,讓米米跟他合照,旁邊則有驚嚇的小孩不敢靠近 XDDD

在納佛那廣場拍了一陣子後,我們決定進到聖埃格尼斯教堂躲一下太陽

沒想到,教堂裡面居然正在舉行婚禮 @@

其實我們每次出國,跟國外婚禮都很有緣份,去年到北海道,在北海道神宮也碰到日本傳統婚禮

這次在羅馬又碰到教堂婚禮,而且羅馬的教堂是出了名的多,建築又出了名的華麗

日本的婚禮與歐洲的婚禮,真的是給我們完全不同的感覺 @@

日本的傳統婚禮,儀式莊重,每個人都顯得很謹慎,幸福的感覺隱藏在其中,有但是內斂

而歐洲的婚禮則顯得神聖,每個參與者都非常高興見證新人的幸福,那種感覺充滿整座教堂

我們也放下手上的東西,跟其他原本想進來參觀教堂的遊客一同,看著新人互相交換戒指,親吻彼此

新郎帥到翻天,新娘正到翻天,就連婚禮攝影師也很帥,整個畫面活脫脫就是電影 @@

待教堂內的儀式告一段落,我們與其他賓客都退出教堂等待新人出來

在他們出來的那一瞬間,賓客除了給予祝福的掌聲外,還朝他們灑米

米一灑,教堂前幾百隻鴿子訓練有素地飛向新人面前,停留在新人腳邊,整個畫面就是那樣完美

難怪,每間教堂前幾乎都有鴿子,而且鴿子都很肥 XDDD

就這樣,在新人還在跟親友們一一擁抱時,我們悄悄退離現場,準備先回旅館放東西

下午我們要繼續前往萬神殿,在萬神殿旁邊喝全羅馬最有名的咖啡,然後去看我們在歐洲第一場世足賽!!

+ Ciao! Italy!! Day 2 -- 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聖天使堡、雙子教堂 +

今天下午的重點是全世界100個必遊的教堂第一名 -- 聖彼得大教堂

=======================================

離開梵蒂岡博物館後,我們沿著梵蒂岡的城牆前往聖彼得廣場

在丹布朗。天使與魔鬼小說中,聖彼得廣場被描述為光明路徑其中一個據點 -- 氣之聖堂

其象徵是圍繞著聖彼得廣場中央方尖碑的地面雕刻

這些當然是小說家的杜撰,不過聖彼得廣場的來頭的確不小,他也是貝尼尼的偉大作品之一

濟安。勞倫佐。貝尼尼 (Giovanni Lorenzo Bernini)生於1598年,卒於1680年

出生於那不勒斯,與米開朗基羅同樣才華出眾,是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雕塑家、建築家、畫家

在雕刻方面,他擅長將皮膚、衣服皺摺的觸感表現的栩栩如生,建築風格則以雄偉著稱

今天我們會看到的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教宗祭壇的頂蓋及聖彼得寶座,都是出自貝尼尼

聖彼得廣場 Piazza San Pietro 是貝尼尼在西元1656年至1667年間

花了12年建造,在廣場中央樹立著一個埃及方尖碑,該方尖碑高25.5公尺

最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十三世紀在埃及

這個方尖碑約在西元一世紀被帶到羅馬,但起先不是放在現在的位置

而是放在當時的尼祿競賽場 Nero's Circus,一直到西元1585年

才由當時的教宗思道五世 Pope Sixtus V 下令移到現址,據說當時光移動就花了四個月之久

整個廣場由貝尼尼設計的巨大廊柱包圍,廣場旁的四排廊柱共有284根圓柱與88根方柱

貝尼尼當初設計的原意是要表示教會伸開雙臂,歡迎世人進入天主的殿堂

在廊柱的上方則站立著共140尊聖人雕像,這些雕像分別完成於西元1662至1703年間

聖彼得大教堂前則另外樹立兩尊雕像,分別是聖彼得 St. Peter 與聖保羅 St. Paul

手持鑰匙象徵前往天國之門的是聖彼得,持劍的則是聖保羅

這兩尊雕像約在1838年作成,所以並非貝尼尼的作品

我們到聖彼得廣場時,正好是最熱的下午三四點,一到廣場大家就四散去拍照去了 XDDD

由於整個聖彼得廣場實在是太大了,即使用超廣角也抓不下來,只能局部拍攝

所以我們就站在廣場的中心,欣賞這件震撼人心的偉大作品

另外,今天我們第一次感受到羅馬噴泉冰涼的程度 @@

昨天晚上在特萊維噴泉,大概是因為晚上沒那麼熱的關係

雖然噴泉也很冰涼,但沒有留下太大的印象

聖彼得廣場則有四處供人洗手、飲用的小噴泉,圍繞著中間的方尖碑

每一個來此的遊客在欣賞偉大建築的同時,無一不到這些小噴泉池洗洗手、臉

甚至裝一瓶拿去喝,因為實在是太冰涼消暑了 ^^

很難理解一個這麼熱的城市,水仍是如此冰涼,完全不受烈日影響

也許是羅馬自古以來便以建築水道聞名,他們的地下水系統十分發達的緣故吧

在聖彼得廣場拍得差不多了 (其實是熱到不行了),我們就準備進入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仍然屬於梵蒂岡境內,所以照慣例,我們又再排隊過X光機一次

不過這次不需要扣押我們的攝影包了,大概是因為現場也沒地方放 XDDD

順著人龍過了X光機,還要再沿著走廊才能進入聖彼得大教堂

此時我們看到第一位瑞士衛兵團的衛兵 --- 梵蒂岡的守衛

這群服裝用色大膽的衛兵,其實也已經算是梵蒂岡的特產,幾乎每本旅遊書都會提到他們

紅藍橘的制服顏色,拿著長矛 (這年頭還有人在用長矛?),他們是遊客必合照的對象 XDDD

歷史上有一說表示,瑞士衛兵團的制服,其實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

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是,他們的制服是某位他們的長官設計的

無論如何,又為這群活生生的景點添加傳奇的色彩 ^^

沿著廊道,我們一路爬上教堂前階梯,來到教堂的大門口

聖彼得大教堂總共有五個門,通常日子只會開放其中兩個門,做為入口及出口

其他的門則在特殊的日子才開放

在西元一世紀的時候,聖彼得大教堂的原址其實是前面提到的尼祿競賽場,另外還有墓園

聖彼得 (又稱為聖伯多祿) 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同時也是耶穌選的第一個門徒

教會稱呼他為宗徒之長 Prince of the Apostles ,耶穌死後,彼得成為使徒中的領導者

也因此,當我們在觀察聖像時,通常握有鑰匙者就是聖彼得,代表著通往天國之門

聖彼得死後,據說他被簡單埋葬在尼祿競賽場的附近,直到西元324年

君士坦丁大帝才在聖彼得的墳墓上面,著手建造一個教堂,但還不是現今的聖彼得大教堂

西元十五世紀中期,人們決定改建原本的教堂,但是這個計畫後來被中止

直到西元1506年 (也就是十六世紀初),才開始建造現在我們看到的聖彼得大教堂

建造的工程一直持續到西元1615年,歷經約110個年頭,聖彼得大教堂才完工

這段時間,米開朗基羅也曾經擔任大教堂的主建築師,貝尼尼則以聖彼得廣場相呼應

在進入大教堂前,我們經過聖門 (第三張照片),西元1300年2月22日,教宗博理法裘八世 Pope Bonifacio VIII

在拉特朗的聖約翰大教堂宣佈該年為第一個禧年,往後每100年一次,這是聖年的前身

後來經過歷任教宗的改革,最後在1470年教宗保祿二世宣布往後每25年為一次禧年

並且得到繼任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的支持,終於在1500年頒布永久性的決定,從此禧年成為聖年

而聖門則自該時起,每逢聖年才由教宗本人在子夜彌撒時,用鐵鎚敲破,並且開放一整年供民眾通行

據說若能在聖年走過聖門,身上的罪將會被天主赦免,所以門上的十六格故事也與救贖有關

下一次的聖年是在西元2025年,也許那年大家可以安排梵蒂岡之旅喔 ^^

經過聖門以後,我們跟著人群的腳步,原本以為可以進到教堂內部

沒想到一路走,卻沒找到教堂的入口,反而看到路被分為兩條,通往Tomb跟Cupola

Tomb我們懂,因為我們本來就知道聖彼得大教堂底下有教宗陵寢,那也是參觀的重點之一

不過Cupola當時實在是不知道是啥意思 @@ 一直到再晚一點我們要上圓頂了

才知道原來Cupola就是教堂圓頂 XDDD

當時在完全不知道Cupola是什麼的情形下,我們只好先往聖彼得教堂地下墓穴參觀

聖彼得教堂地下墓穴又是另一個完全禁止攝影的地方,所以在這邊沒有拍任何照片

所謂地下墓穴,其實並不像想像中的亂葬崗,而是一個經過隔間設計

搭配昏黃燈光,空氣十分冰涼的一個地下空間,許許多多的墳墓各自安坐在自己的位置

說是墳墓,其實是有點東方人的講法,正確的形容是一座座石棺

有些石棺外表樸實無華,其他的則佈滿雕刻,但無論如何都非常乾淨

我想一方面也是對於這些大人物的禮遇,另一方面也是為發展觀光吧

丹布朗小說中提到的死者之城,我想並不是這裡,因為小說中形容的是昏暗且像迷宮一般

但聖彼得大教堂地下墓穴其實並不大,而且老實說光線還挺充足的 @@

我們沿著參觀動線走,這些躺在裡面的人,我們都不很熟悉

我也很好奇是不是真的每個石棺裡面都有屍體在裡面,他們有些甚至在此幾百年之久吧

即使被這麼多石棺圍繞,我們所感受到的卻是一種敬仰、虔誠、神聖的感覺

在墓穴裡絲毫不感到恐怖,甚至可以看到老外就直接跪在墓前祈禱

每個人也都很自動的輕聲細語,我自己非常喜歡這種感覺 ^^

從地下墓穴出來,我們大概位在面對大教堂的左側,再一路往前走

便看到瑞士衛兵團的崗哨,兩個瑞士衛兵在那邊站崗.......兼與遊客合照 XDDD

原本我想叫米米去一起合照的,不過經過幾分鐘觀察,那些衛兵好像只跟小朋友合照?@@

有幾個成年人(有男有女)想要去合照,都被衛兵拒絕,理由好像是正在執行勤務

可是小孩子衝過去,衛兵就沒有阻止,任由小朋友站在他們旁邊,甚至中間合照

害的米米害羞不敢過去 Orz.........

我則越來越覺得能不能合照其實純看他們心情,可以就照不行就把你趕走

跟在義大利用旅行支票一樣,不是不能收,是看心情爽就收覺得麻煩就不收 XDDD

聖彼得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是我們此行參觀的第一個教堂,我想同時也是印象最深的教堂

一進去的感覺真的難以用筆墨來形容.........

知名小說孤雛淚、塊肉餘生錄的作者查爾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提到

"The first burst of the interior, in all its expansive majesty and glory, and, most of all,

the looking up into the dome, is a sensation never to be forgotten."

聖彼得大教堂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能夠容納至少超過六萬人在裡面

教堂的每一吋均有最華麗的文藝復興裝飾,歷史上最具有才華的人們

例如拉斐爾、米開朗基羅、貝尼尼等等,都曾為這個教堂貢獻他們的心力

聖彼得大教堂是羅馬四座特級聖殿之一,傳統上認為這裡同時是聖彼得的安葬地點

聖彼得的墓就在貝尼尼的作品 --- 教宗祭壇正下方,而教宗祭壇正上方則為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圓頂

我們進入教堂後,首先便是成排的座位,座位的方向均朝向教宗祭壇

下午四點多的陽光穿透米開朗基羅所設計的芎頂,形成一道道光束照亮教堂正中央

這樣子的景象讓即使不是教友的我,也感受到那種神聖莊嚴

我想,雖然也許現代人不再把宗教當成生活的重心,每年會按時去彌撒的人越來越少

且奉獻的金額我想也不如過往,再加上教會亦非無醜聞發生

但當初建造這麼一個教堂的眾多天才們,他們的信仰必定很虔誠

才有辦法建造出本身即這麼有神性的地方

我們一路走到教堂中央,貝尼尼所建造的華蓋前 The Bernini's Baldacchino

華蓋下方便是教宗祭壇,只有教宗本人可以在祭壇上主持彌撒典禮

西元1626年,貝尼尼28歲,當時他得到教宗伍朋八世 Pope Urban VIII 的贊助

為聖彼得大教堂奉獻心力,總共長達五十個年頭

貝尼尼在聖彼得大教堂的第一個作品便是教宗祭壇上方的華蓋

華蓋花了十年時間完成 (1624-1633),材質是總重927公噸的青銅

這些青銅是貝尼尼當初拆掉萬神殿 Pantheon 大門運來重鑄

支撐華蓋的四根柱子妝點著金色橄欖枝和桂樹枝葉,可以說極盡華麗之能事 @@

從照片就可以看得出來,祭壇前的人潮來來往往,從來沒有斷過

特別是光線撒下來的幾個特定點,絕對是最多人們去拍照的地方

我也趁空檔,幫米米在聖彼得大教堂留下紀念

這裡是天主的寓所,建築本身更是一件絕無僅有的藝術品

我終於可以完全感受到,蘭登身為一個藝術、宗教、符號學的學者

在知道梵蒂岡藏有一顆超大威力的炸彈時,有多麼擔心這些作品會被摧毀 XDDD

在欣賞教宗祭壇以後,我們回頭前往一進聖彼得大教堂的右側 -- 米開朗基羅著名的聖殤像 Pieta

這件作品述說著聖母瑪利亞懷抱著已遭處死的愛子 -- 耶穌

聖母的表情似乎無特別的悲傷,她瞭解愛子只是回到天父身邊

所以聖母的表情,好像平靜中反而有一種欣慰......

聖殤像出自米開朗基羅的手,這也是米氏唯一一件有署名的作品

"MICHAELANGELUS BONAROTUS FLORENTINUS FACIEBAT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Florentine, made this)

因為當初大家都不相信一個二十四歲的小伙子能有這種能耐

是的,聖殤像在西元1499年由米開朗基羅作成,那年他才24歲,18世紀時聖殤像才被安置在目前的地方

聖殤像曾經多次毀損,最嚴重的一次是在西元1972年5月21日,某個狂徒手持鐵鎚走進教堂

在毫無預警的情形下敲打破壞這件作品,敲打同時還高喊著 "I am Jesus Christ !"

當時因敲打而破碎的石塊,很多被現場的人撿走,包括聖母的鼻子

從此以後,聖殤像便以強化玻璃包圍著,人們只能透過玻璃瞻仰聖母的聖容

約略參觀完聖彼得大教堂內部後,大概已經快下午五點,我們準備搭乘電梯登上教堂圓頂

其實要登上教堂圓頂,光搭電梯只能到中間的平台(第二張照片),最後一段還是要靠自己走上去

而這最後一段雖據說只有不到三百階,但對於背著一堆相機的我們,好像永遠爬不完 @@

因為圓頂本身是圓弧型,所以越到上面,整個樓梯就越來越斜,越來越窄

整個傾斜的角度比我們的小叮噹科學遊樂園那間屋子(去過的人知道我在說啥)還要更斜

而且整個樓梯到最後僅容一人通行,窄的程度我猜戎祥一類的應該是完全過不去吧

當時在我們前面好像是中東婦女,只要她一停下來休息,我們就得跟著停下來 XDDD

沿著樓梯一路往上爬,我們到達最接近圓頂的地方 -- 一個貼著牆壁環繞圓頂的半圓型走廊

在這個走廊,除了很清楚的看到圓頂的鑲嵌壁畫外,也可以俯視教堂內部

整個圓頂的最初設計者是多納托。伯拉孟特 Donato Bramante

起初Bramante設計的聖彼得大教堂是一個完全正方形的教堂,而非現今的長方形

大教堂中央圓頂是Bramante參考萬神殿而設計,但與萬神殿最大的不同在於

萬神殿用來支撐圓頂的,是一整個連續的牆面,而支撐聖彼得大教堂圓頂的則是四根柱體

這在當時是一個嶄新的設計,同時也被後來的設計師,例如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等繼續採用改良

Bramante過世後,經過幾任設計師接手繼續建造工程,其中也包括了拉斐爾 Raphael

Raphael將大教堂的設計做了改變,使的原先正方形的設計變成了長方形

再後來,米開朗基羅以七十歲的高齡,受當時教宗保祿三世Pope Paul III任命成為大教堂的主建築師

並且完成教堂的主要設計,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教堂模樣

然而,米開朗基羅並非高興的接受這項任務,他其實是受到當時教宗的強迫

他在晚年寫道 "I undertake this only for the love of God and in honour of the Apostle"

直到最後,他仍然很堅持的、不容妥協的,只是為了完成他心中的設計與想法

圓頂底端的一圈鍍金拉丁字,則象徵他對於信仰的堅信不移

"你是彼得(磐石),我將在磐石上建立我的教會,並將天國之鑰交給你"

當我們在圓頂迴廊時,下面的人群似乎經過清場,看起來正在舉行某種儀式

管風琴的音樂飄盪在教堂四周,底下的人們則唱著聖歌

雖然聽不懂內容,但是我們也站在圓頂參與這個儀式,感受他們對於天主的信仰

聖彼得大教堂落成以來,想必歷經過無數個宗教儀式,我們今天也有幸參與其中一次 ^^

第三張照片是貝尼尼的作品 -- 聖彼得古銅寶座祭台 Cathedra Petri

貝尼尼完成教宗祭壇上方的華蓋後,便著手建造這件作品

在寶座上方有兩位天使分別拿著天國之鑰及扶著教宗的三重冠冕,透光的圓形玻璃窗中央的鴿子象徵天主

由此衍生的十二條輻射直線則象徵十二位宗徒

經過一連串的地獄樓梯,我們終於到達圓頂的觀景台,這時捨捨已經快掛了

從觀景台眺望羅馬市全景,發現真的跟書上講的一樣,羅馬的空氣品質真的沒好到哪裡去

不過雖然陽光普照,但吹來的風卻很涼爽,底下的聖彼得廣場以及連接義大利的協和大道一路延展

我們的下個目標 -- 聖天使堡,就在路的盡頭等著我們 ^^

在觀景台稍微停留欣賞羅馬城的風景,順便回復一下體力後,我們終於要離開梵蒂岡

結束今天的宗教與藝術之旅

一路走下來的還有外國來的遊客,每個人在離開前,都捨不得地再眺望羅馬城一次

而我們在搭上下去的電梯前,順便拍了張聖人的背影

這些聖人我當然一個也不認得,但是我們今天的確一直在追尋聖人的腳步

追尋那些對信仰、藝術奉獻生命的,藝術界的巨人的腳步

跨越了國界,我們從梵蒂岡回到義大利,沿著協和大道往聖天使堡前進

聖天使堡 Castel Sant' Angelo,是丹布朗天使與魔鬼小說中的 -- 光明教堂

從早先做為皇帝的陵墓,到後來變成堡壘、監獄,一度還成為教宗的避難所,到現在的博物館

聳立於台伯河畔的聖天使堡,在歷史上的地位一直不斷的在改變

西元123年,當時的皇帝哈德良 Emperor Hadrian 下令開始建造聖天使堡

做為他個人的陵寢,聖天使堡在西元139年完工

城堡的聯外橋樑,也就是聖天使橋 Pont Sant' Angelo,上面豎立了十二尊天使雕像

做成時間大概都在文藝復興時期,最靠近聖天使堡的兩座雕像是貝尼尼親刻

其他的雕像則是貝尼尼的弟子按照老師的規劃,在之後一一加上去

此外,聖天使堡與梵蒂岡之間的緊急通道 Passetto di Borgo 於十四世紀建成,至今仍然存在且可以被使用

西元1527年,當時的教宗克勉七世 Pope Clement VII 就曾經為了避難

由瑞士衛兵團護衛,通過通道至聖天使堡,教宗在裡面甚至有間專屬房間

我們到達聖天使堡時,已經是晚上六點多快七點,沒想到城堡入口竟然已掛著 Closed T_T

所以我們只能看看他的外觀,順便在聖天使橋上看著台伯河

橋上及河岸邊都有不少攤販,跟旅遊書說的一樣,過多的攤販讓想要拍好照片都有困難

所以我們只是吹吹晚風,一面計算著要去哪裡找晚餐,晚上是不是還要找景點看

這個時候太陽已經漸漸開始下班,也意味著我們可以去吃個東西,結束今天的旅程

經過考慮,我們決定先找地方解決民生問題,再散步到人民廣場 Piazza Del Popolo 去看雙子教堂

人民廣場原本應該是明天的行程,但考量明天是 Scooter Day ,萬一騎機車騎到迷路

可能很多景點都來不及看了,所以將雙子教堂提前到今晚

看著地圖一路往人民廣場走,途中我們順便在一家餐廳用餐,沒想到這家餐廳是此次義大利行我唯一吃不完的

因為昨天晚上與今天中午我們都用pizza解決,所以晚上預計吃個pasta,也就是義大利麵

但這家餐廳的義大利麵,價格大概相當於在台灣吃貝里尼,但份量卻是貝里尼的兩倍以上 @@|||

而且,整個醬料就是入味又好吃,酒也超順口

米米點的是貓耳朵麵,我點的是餃子麵,結果米米只吃完一半,我很勉強的吃到剩幾個終於投降

捨捨吃到最後就交給阿牛了,只有阿牛吃完自己的,還順便把捨捨的吃完 @@

(牛有四個胃不是在叫假的...............)

四個人從原來又餓又累,居然完全被塞飽..............

食物的照片是用GF1拍的,也許以後有機會再補上來,不過那個份量真是只有恐怖可以形容.......

其實整個羅馬城並不大,大約走了十來分鐘,我們便到達人民廣場

來到人民廣場主要的目的有二,第一個是附近的人民聖母教堂,裡面的基吉小聖堂也就是丹布朗筆下的土之聖堂

第二個目的則是雙子教堂,也就是聖跡聖母教堂 Santa Maria dei Miracoli 與聖山聖母教堂 Santa Maria di Montesanto

人民廣場上也樹立了一根埃及方尖碑,這根方尖碑源自西元前1300年,西元前10年

當時的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將他從埃及帶回羅馬,但不是放在現在的地方

一直到西元1589年,教宗思道五世 Pope Sixtus V 才將他移到人民廣場,一直到今天

西元1815至1816年間,方尖碑附近被重新設計,加入噴泉與四隻埃及獅身像,終於成為現今的模樣

然而最吸引我們注意的,並不是這個方尖碑,而是最後一張照片中像雙胞胎一樣可愛的雙子教堂

兩個教堂皆由Carlo Rainaldi設計建造,於西元1658年在教宗亞歷山大七世的命令下完成

聖山聖母教堂先建造(1662-1675),再來才是聖跡聖母教堂(1675-1681)

這兩個教堂其實不是一樣大,位於左側的聖山聖母教堂其實比較小

但設計者為了製造雙胞胎的錯覺,使用了某種建築上的錯視法

聖山聖母教堂的內部呈橢圓形,聖跡聖母教堂的內部則呈正圓形,讓看的人覺得兩個教堂一模一樣

雖然今天我們看過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但這兩個小巧可愛,又幾乎長的一模一樣的雙子教堂

還是讓我們大叫:怎麼那麼可愛~~~XDDD

人民廣場相較於特萊維噴泉、聖彼得廣場來說,似乎比較冷門,只有遊客三三兩兩聚集在噴泉邊

在這樣的夜晚顯得格外的寧靜與舒適

我們就這樣坐在方尖碑下面,面對著雙子教堂,慢慢看著日落,色溫逐漸浮現,教堂的燈光也跟著點亮

此時廣場上來了一個吹薩克斯風的阿伯,他吹奏的音符更陪著我們,融入這片夜色裡

我們在這裡待了挺久,直到滿足了,順便給吹薩克斯風的阿伯一些小費

才步行到鄰近的Flaminio地鐵站,回到Termini車站附近的旅館,結束我們第一天的羅馬城之旅 ^^

==================================

明天是 Scooter Day! 我們即將騎著義大利國民機車Vespa,環遊羅馬城!!!

+ Ciao! Italy!! Day 2 -- 梵蒂岡博物館、西斯汀禮拜堂 +

羅馬的第二天 -- 梵蒂岡之旅

=======================================

經過了一個晚上的休息,第二天我們準備前往梵蒂岡,教廷

可能是因為前一天晚上就走很多路,累倒了,即使飛了16個小時,時差差了6小時

我仍然毫無感覺,一覺到天亮 @@

這是我們房間陽台的風景,歐洲人很注重陽台,昨天搭乘Leonardo Express到羅馬市中心的路上

我們就不斷看到種滿花草的陽台,還有人在陽台擺躺椅欣賞晚霞

我們很幸運,旅館房間也有一個小小的陽台,面對中庭

每天早上打開落地窗,上頭就是一片藍天搭配海鷗翱翔,下頭中庭有一個阿伯都在早上澆花 ^^

旅館附的早餐其實不怎麼樣,有可頌、另一種很硬的麵包、牛奶配麥片、起司、當然少不了espresso

吃早餐的地方是一樓的一塊小空間,大概十來桌吧,跟北海道旅館的早餐差了十萬八千里

不過看起來義大利人吃早餐只有咖啡是重點,據說是隨便一塊麵包配espresso就可以了

反正他們中間還會翹班,午餐晚餐也都吃很久 XDDD

草草的吃了點早餐後,我們就準備出發了,在義大利我們每早面對的都是這種藍天

臨走前幫旅館拍一張白天的樣子,在義大利,旅館的星星數都大方的展現在門口

不過我此行似乎最多只看到4顆星,傳說中的5星級飯店不曉得都在哪裡 @@

義大利人很喜歡開小車,smart算是很常見的,Fiat的小車也一堆,即使看到雙B,也是像照片中這種小車

我想他們很喜歡穿梭在古老建築間的感覺吧,我們明天也會體驗這種感覺,真的是愛上她了 ^^

今天白天的行程是 Musei Vaticani 梵蒂岡博物館,博物館結束後再去St. Peter's Basilica 聖彼得大教堂與 St. Peter's Square 聖彼得廣場

搭乘羅馬地鐵到最靠近的站,沿著城牆走,我們馬上看見排隊的人潮

沒錯~~ 這些人全部都是要進梵蒂岡博物館參觀的 @@

面對這樣的人龍,我們真的傻眼,我也同時躊躇著,我們已經事先上網預訂了,需要排隊嗎 @@

四個人在這個路口觀望了一會兒,後來我們決定直接往博物館門口走,去試試看可不可以直接進去不用排隊

畢竟一大早太陽已經很大,再花一個小時排隊,根本是在浪費時間體力呀..........

一路走到梵蒂岡門口,我們發現總共有兩列人龍,這時我們才知道

非常長的這列,似乎是散客而非團體,也就是如果你不是跟團,就要排這一長串

另一排好像是給旅行團進去的,也要排隊,不過長度顯然短很多

但是中間還有一個入口,而且仔細觀察,進入那個入口的人,手上都拿著一張跟我們一樣的預約單 @@

1
2
3
4
5
6
7
8
9
10
哈,為了保險起見,我們還問了門口的警衛大哥,雖然警衛大哥的英文很破,但是似乎我們是可以直接走那個門!!

於是四個人很有種地對門口警衛出示預約單,果然警衛刷一下預約單的二維條碼

我們就這麼像貴賓一樣長驅直入,留外面一大堆人在排隊了 XDDD

進入梵蒂岡博物館的成人票是15歐,如果上網事先預訂,每人還要多加4歐的預約費

只能說還好我們在台灣就事先上網預訂了,這4歐花的真是值得呀 ~~~

預訂票的網站在行前規劃那篇有,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參考

預訂方式很簡單,選好你想參觀的時間(包括哪一天的幾點,當天遲到也沒關係)及人數

接著刷卡預定就可以囉 ~~

其實真正開始參觀梵蒂岡時,我們的相機裝備已經被沒收了 Orz........

來到義大利,很容易忘記梵蒂岡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所以當我們進入梵蒂岡博物館時

我們等於是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喔,只不過進出這個國家不需要檢驗護照簽證

但是其實還是有一個X光機檢查我們帶進去的行李

而且最重要的是 -- 太大的包包,不能進入梵蒂岡博物館!!!

所以我、捨捨、阿牛的相機包,全部被警衛叫去旁邊寄物處寄放了 Orz................

但是可以帶相機鏡頭,所以我們只好把雞絲拿在手上 @@

大家如果要進入梵蒂岡博物館,還是先記得把大包包放在旅館吧

包包寄存後,我們仍需要到窗口兌換入場證,單憑網路預定單是進不去的

拿到入場證後跟著人潮走,自然而然就會開始參觀博物館囉

在路上我們順便租了語音導覽,因為他有中文的導覽(競技場就沒有中文的)

一台語音導覽機要價7歐,每本護照可以租兩台,護照必須暫時押在他們那邊

所以雖然進博物館不需要護照,可是租語音導覽需要,所以建議護照還是隨身攜帶

畢竟來到全世界最精彩的博物館之一,不租語音導覽實在是太浪費了 ^^

要我完全了解梵蒂岡每一尊雕像、每一幅畫、每一個作品,實在是太高估我了

所以我像一個門外漢一樣,只能偶而聽聽導覽,再來就是看著作品,去追尋作品帶給我的感覺

梵蒂岡博物館的收藏,起始於教宗儒略二世 Pope Julius II (1503-1513)

現在的規模則是每任教宗努力的成果

整個博物館充滿了希臘羅馬時代的雕像,眾多重要藝術家的作品

例如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不認識他們?總看過忍者龜吧)、卡拉瓦喬等等

重要的作品則有西斯汀禮拜堂 Cappella Sistina 的壁畫,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的巨作

拉斐爾室的雅典學院等等,多的數不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梵蒂岡博物館的網站看看

西斯汀禮拜堂的網站則完整的介紹了天花板壁畫的意義

首先我們進到Gregorian Egyptian Museum,簡言之,就是主要收藏埃及文物的展覽館

並不是所有的作品在梵蒂岡博物館網站都能找到說明,有些只是簡單告訴你年代而已

上面四張似乎正好網站上都沒有,而我也已經不記得他們各自的故事了

只記得被最後一個黑色大理石雕像震撼,那麼硬的大理石,卻能夠詮釋鬍鬚、肌肉、衣服的曲線與感覺

他靜靜的坐臥在那裡,我則看了好久

穿過走廊的同時,我們被戶外的陽光吸引,中庭聚滿了遊客

但我們因為外面太陽太大,所以到最後我們仍然沒有去中庭

展示看板上面是什麼,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我想應該是重要作品的說明吧

第一張圖的黑色大理石雕像真的很美對吧 ^^ 按照梵蒂岡博物館網站的解說,她應該是 Queen Tuya

她的存在期間是西元前1279-1213年,在西元37-41年間被帶到羅馬

約18世紀時才在羅馬的Piazza Fiume被發現

高227公分,詭異的是梵蒂岡博物館網站的照片跟我的照片正好左右相反,難道王后會換腳嗎 @@

另外,往窗外看, 我們已經可以見到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之一,也就是下午要去的地方囉 ^^

離開了埃及館後,我們轉進一條擁有大量希臘羅馬雕刻的長廊,庇護。克萊孟館 Pio-Clementine Museum

在梵蒂岡博物館網站上,他應該是屬於 Classical Antiquities 的一部分

參觀人群在長廊自動分成兩個方向,走到盡頭只能折返

因為盡頭通往的下個展覽區域正在維修(牆壁兩旁貼滿石板的那張),無法進入

在雕像區,除了仔細觀察雕像有趣的表情外,最著名的便是大去勢 The Great Castration

教宗碧岳九世 Pope Pius IX 是梵蒂岡歷史上擔任最長任期的教宗

從1846年6月16日就任,一直到1878年死亡為止,共計將近32年之久

這位教宗在位時我想是做過很多事的,但最著名的便是大去勢

1857年,正逢文藝復興時期,教宗碧岳九世認為博物館內眾多露出性器官的雕像將激發教徒們的性慾

因此下令大去勢 -- 用槌子等工具敲掉梵蒂岡城內所有男性雕像的性器官 @@

並且以無花果葉(fig leaves)替代遮掩

就這樣,大量的希臘羅馬雕刻作品的完整性被破壞,多少也顯示教廷當時保守的心態

當然在小說中我們已經知道這段歷史,但是現場看到還是覺得......壯觀 XDDD

也因此,在突然發現有一尊雕像還留著他的男性尊嚴時,我馬上將他拍了下來

我想他應該是之後才收為館藏吧

除了大去勢以外,各個雕像的紋理,反應他的情緒與動作,也非常值得一看

特別是搭配自然光線造成雕像的陰影線條,更讓我想起之前羅浮宮文物曾經來台展覽

可惜台灣的博物館大多無自然採光,只能在室內靠聚光燈打出陰影

那種感覺與在梵蒂岡博物館看雕像,真的是完全不同

離開雕像館後,我們進入一個小空間,其實我不太清楚這個館的名稱了

只記錄了漂亮的窗光加上壁畫,及多次出現模仿萬神殿的建築

緊接著我們到了八角庭院 Cortile Ottagono

從第一張依序為阿波羅 Appolo del Belvedere、勞孔 Laocoonte、第三張忘記是什麼主題了@@

阿波羅雕像取材自希臘神話中的阿波羅,大約是在西元前350-325年,由希臘雕刻家Leochares做成

在還沒被教廷收藏前,阿波羅像大概是在西元1489年被發現,1796年義大利遭拿破崙攻陷時

阿波羅像曾經被拿破崙帶往法國巴黎,直到拿破崙失勢後,他才又回到梵蒂岡,一直到現在

勞孔像則被認為是梵蒂岡博物館的起源,西元1506年,勞孔像在一座葡萄園被挖掘出來

當時的教宗派遣米開朗基羅去察看,後來依照米氏的推薦,教宗買下這座雕像,並於一個月後公開展示

梵蒂岡就在當時正式成為對外開放的博物館

在古希臘史詩中,勞孔扮演在特洛伊戰爭中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接受希臘人留下來的木馬的腳色

但特洛伊人沒有聽從勞孔的警告,勞孔一怒之下拿長矛向木馬擲去

被支持希臘人的密涅瓦派出的海蛇勒死他跟他的兩個兒子

梵蒂岡的勞孔像,據說是由羅德島的三位雕刻家Agesander、Athenodoros、Polydorus共同創作

勞孔像所在的八角庭園,是梵蒂岡博物館的重點之一

有非常多的旅行團,解說團在此匯聚,一團一團輪流帶到雕像前講解 ^^

每個人都看著那生動的表情,去感受藝術家所賦予勞孔痛苦的心情,栩栩如生

離開八角庭園後,我們一路經過掛毯室、地圖室等等較黑的展覽廳

而且因為這時候已經又餓又渴了,所以也沒有再多拍些照片 @@|||

當然,在這段路中,我們也參觀了梵蒂岡最著名的西斯汀禮拜堂,欣賞米開朗基羅在禮拜堂天花板作品 -- 創世紀

由於西斯汀禮拜堂是一個相當神聖的地方,不能使用相機,也不能大聲講話,所以我們只用眼睛看而已 (非常規矩 XDDD)

其實還是有人在拍啦,每隔一段時間遊客的聲音也會大起來,這時在場的警衛就會要大家安靜 @@

因為這個地方我沒有半張照片,所以請大家自行到西斯汀禮拜堂的網站欣賞囉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生於西元1475年,卒於西元1564年,出生於佛羅倫斯

是一位雕刻家、建築師、畫家與詩人

他的作品充滿健美,與達文西、拉斐爾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傑

他的作品充滿義大利,在我們這次的旅程中,還會見到他的摩西像(置於鎖鏈聖彼得教堂)

及聖殤像(置於聖彼得大教堂),西斯汀禮拜堂天花板的創世紀及主牆面的最後的審判則是他最著名的畫作

米開朗基羅在1496年來到羅馬,那時他才21歲

西元1505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 (在那之前他有一段期間回到佛羅倫斯)

當時的他接下為教宗興建墳墓的案子,但是因為他有太多其他案子要進行

以致於建造教宗墳墓的案件斷斷續續進行了40個年頭

在這段期間內,米開朗基羅還接受了為西斯汀禮拜堂天花板繪製壁畫的案件

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創世紀,這幅巨幅壁畫花了米開朗基羅4年之久 (1508-1512)

這幅壁畫題材取材自聖經的開頭部份,分別為

<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

<原罪>、<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等九幅中心畫面組成

有趣的是,米開朗基羅認為自己的強項是雕刻,而非製作壁畫

所以歷史上有一說是米開朗基羅受到對手陷害,不得已答應教宗繪製壁畫的要求

不過該說法後來因為證據不足,不為現今的歷史學家採納

據說米開朗基羅在那段時間,每天被吊在半空中彎腰作畫,導致之後他的腰再也無法伸直.........

創世紀完成後約經過20年,米開朗基羅受教宗克勉七世 Pope Clement VII 委託

回到西斯汀禮拜堂,繪製禮拜堂主牆面的巨作 -- 最後的審判 The Last Judgment

米開朗基羅花了7年時間 (1534-1541)完成這幅壁畫

描述世界末日終於到來,基督到來,親自審判世間善惡,人的靈魂按其命運上天堂或下地獄

最後的審判完成之初,原先裡面的人物身體均無遮掩,完全顯露出生殖器官

在米開朗基羅過世後,當時教宗才命米氏的徒弟為畫中人物添上布條遮掩

1596年教宗克勉八世索性想把整幅壁畫毀掉,幸好在當時畫家的積極反對下,我們今天才有機會親眼欣賞

最後有趣的是,米開朗基羅晚年為了此畫疲憊不堪,因此在畫中藏了一個自畫像 -- 一張臉部扭曲的人皮

象徵他對於信仰的態度..........

離開西斯汀禮拜堂後,我們依序還經過幾個展覽廳,但因為西斯汀禮拜堂的強烈印象

導致我接下來看的,都不太記得是什麼了 Orz......

這趟很遺憾的,我們忘記去拉斐爾廳欣賞雅典學院,只能以後有機會時再走一趟

梵蒂岡博物館中也有簡單的餐廳,我們隨便亂買了pizza當做午餐,配礦泉水草草結束

最後出口是一個巨大的螺旋走廊,也是每位旅行者來此必拍的老梗照

因為梵蒂岡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他當然有自己的郵政系統,也有自己的郵戳喔

所以我們在出口的紀念品店買了明信片,寫好後,出口也有專門賣郵票的窗口 (梵蒂岡真體貼旅人^^)

貼好郵票 (義大利全國,包括梵蒂岡,寄往台灣的郵資都是0.85歐),就近在郵筒投遞

就完成了給自己的紀念品,回到台灣我們才知道大概一個禮拜明信片就到了 ^^

順著螺旋樓梯走下去,我們終於領回攝影包,在梵蒂岡博物館對面的Gelato冰淇淋店一人來一支

向偉大的藝術殿堂說再見

======================================

離開梵蒂岡已經是下午兩三點,接下來我們準備前往聖彼得廣場與聖彼得大教堂 ^^